近年來,隨著全球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化,ESG已成為推動企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也是全球企業競爭中的重要戰略工具。在全球范圍內,ESG監管持續強化,推動全球可持續披露一致性提升。與此同時,中國在ESG領域的政策體系逐步完善,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明確指引。
為進一步推動企事業單位完善ESG工作機制,加快中國特色ESG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我國在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示范作用,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聯合中國大連高級經理學院、湖南省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整合優勢資源,共同打造了此次ESG高級管理人才專題培訓班。
2025年2月24-28日,第四期ESG高級管理人才專題培訓班在長沙成功舉辦。來自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煤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建投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湖南旅游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及民營企業的五十余名學員參與了本次培訓。本次培訓由來自國內高校、知名企業、權威媒體和第三方機構的ESG領域專家授課,為學員呈現了ESG管理體系、實踐案例、戰略制定和國內外發展進程等教學內容。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明忠作開班致辭。他表示,ESG是時代賦予企業的必然,也是企業實現健康發展、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的必由之路,此次培訓的舉辦是為了幫助廣大企業深化ESG實踐和對高質量發展的認識,培養區別轉移生產能力與領導力的ESG高級管理人才。他鼓勵學員們深入學習ESG理論,結合實踐創新與數字化工具,將ESG轉化為企業競爭優勢,從而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社科院教授、責任云研究院院長鐘宏武在培訓班分享時表示,ESG管理體系建設需要系統性推進,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完善ESG治理架構,明確董事會、管理層及業務部門的責任分工,確保ESG融入企業戰略;第二,優化ESG報告體系,以“1+N+M”模式(主報告+專項報告+子公司報告)提升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透明度;第三,提升ESG評級表現,主動對標國際標準,優化數據管理,積極參與評級反饋;第四,塑造ESG品牌,通過案例推廣、品牌日活動和國際倡議提升企業的ESG影響力。他強調,ESG不僅是企業責任,更是未來競爭力的關鍵,企業應從戰略高度出發,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ESG管理體系。
北京市圣大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最高人民檢察院咨詢專家、中國核安全與環境文化促進會環境社會治理(ESG)分會秘書長的匡雙禮表示,ESG合規披露已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需確保信息的完整性、透明度和可驗證性。企業應避免“選擇性披露”或“漂綠”行為,建立完善的數據管理體系,對標國際標準,在確保合規的同時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社會責任形象。
中國企業聯合會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推進委員會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科技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元豐表示,ESG的發展需要科技賦能,“ESG+T”(ESG與科技結合)是提升企業可持續競爭力的關鍵路徑。他指出,綠色低碳技術是推動ESG落地的核心,新能源、智能制造、數字化管理等創新手段正在重塑產業結構。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數智技術的應用,使企業能夠精準監測碳足跡、優化供應鏈管理,并提高ESG數據披露的透明度。
湖南師范大學創新創業學院ESG研究中心主任張家棟在分享時表示,在ESG落地的過程中,企業面臨著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局面。他指出,核心挑戰主要來自于企業對ESG理念的認知不足、管理體系的不完善以及數據采集和監管激勵機制的薄弱。然而,這些挑戰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如政策的積極支持、綠色金融的快速發展以及市場對ESG能力的日益重視。通過提升ESG治理能力,企業不僅可以規避風險,還能在全球競爭中搶占先機,建立綠色低碳轉型的優勢。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活動部制片人、“中國ESG發布”暨榜樣盛典負責人劉星表示,ESG理念與中國傳統文化高度契合,尤其是環境責任、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三大領域,分別與“天人合一”、“天下大同”和“渾然天成”相呼應。她強調,中國企業應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將仁義禮智信等理念融入現代企業的社會責任實踐中,推動可持續發展。ESG不是西方語言,而是世界語言,中國應該是ESG的積極推動者,而不是觀望跟隨者。
此次培訓班上,相關企業也結合自身的ESG實踐進行了生動的分享。
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辦公室主任張洪生認為,ESG不僅是一項合規要求,更是企業實現長期價值創造的重要抓手。他指出,ESG的推動因素可歸結為兩個層面:外部驅動與內部需求。從外部來看,全球ESG監管政策日趨嚴苛,資本市場將ESG表現納入投資決策,供應鏈合規要求也在不斷升級,企業的ESG能力正成為國際競爭的新門檻。從內部來看,ESG有助于企業提升運營效率、優化風險管理,并在綠色低碳轉型中搶占先機。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品牌文化部)副部長蔣筱江認為,ESG管理體系建設應從頂層設計入手,確保ESG理念融入企業戰略。企業高層要將ESG視為“高層主導工程”,并設定短、中、長期目標。通過采用PDCA法(策劃-實施-檢查-改進),企業可以在執行過程中持續優化管理,確保ESG目標在實踐中不斷調整與完善,推動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通過專家授課、案例分享、小組討論等環節,在場的學員們對ESG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思考。
學員代表羅琴表示,此次培訓讓她對ESG與新質生產力的關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認為,ESG不僅是企業遵循的合規準則,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結合新能源發電行業實踐,她指出,通過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管理,可以更高效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提升企業運營效率。未來,她希望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將ESG理念融入企業管理,以技術創新賦能可持續發展,打造行業標桿。
學員代表鄒海波表示,本次培訓讓他深刻認識到“ESG+T”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作為一家石化企業的管理者,他感受到技術創新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中的巨大潛力。通過學習ESG戰略,他更加堅定了以科技突破優化環保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方向。未來,他將積極探索數字化工具在ESG管理中的應用,推動企業在新材料、環保與能源低碳轉型方面實現更大突破,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學員代表李域表示,通過此次培訓,他認識到ESG理念是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他指出在旅游行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形象、綠色低碳節能旅行,還能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李域說,培訓讓他進一步意識到,ESG應融入企業戰略,并通過創新的管理模式和數字化轉型進行落實。
學員代表劉劍表示,參加培訓后,他對科技創新與綠色理念結合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分享了行業如何通過綠色技術推動能源消耗降低和資源回收率提高的實踐經驗,認為ESG發展不僅依賴于技術突破,還需要從戰略高度進行全面布局。劉劍表示,此次培訓增強了他推動智能化與綠色化轉型的信心,并將進一步助力企業在全球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為期5天的ESG專題培訓在專業分享與深入探討中圓滿結束,培訓通過和考評合格的學員獲得了《ESG管理人員能力評價證書》及《ESG管理人才資質證書》。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范建林作結課致辭。他表示,本次培訓班是央地合作辦學的一次新嘗試,也是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國大連高級經理學院、湖南省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在企業ESG管理人才培養方面的積極探索。通過整合央企與地方資源,本次培訓班得以搭建一個更廣闊的學習交流平臺,促進企業間的經驗互鑒與協同發展,為未來ESG管理人才的培訓積累了寶貴經驗。此次培訓不僅強化了學員在ESG治理、綠色低碳發展、社會責任履行等方面的實踐能力,也推動了中國特色ESG體系的建設,助力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ESG體系的建設不僅關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實踐。在本次ESG高級管理人才專題培訓班的最后,學員們集體前往韶山進行紅色文化教育,讓學員們在理解ESG理念的同時,也能從紅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將責任與使命融入企業實踐之中。
湖南韶山的毛澤東廣場始建于1993年,占地10.3萬平方米,中央矗立著毛主席的銅像,展現了他在開國大典時的偉人氣魄。在敬獻花籃、重溫入黨誓詞之后,學員們還在中共韶山特別支部歷史陳列館參加了一場生動的微黨課。據了解,韶山特別支部成立于1925年,是中國農村最早的基層黨支部之一,點燃了韶山革命的熊熊烈火。在歷次革命斗爭中,韶山支部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孕育了毛新梅、毛福軒等韶山五杰。此次學習不僅讓學員們深刻感悟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革命精神,也引發了他們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再思考。
在韶山之行中,學員們還參觀了華潤希望小鎮,這是一項由華潤集團發起的鄉村振興公益項目。該項目坐落于湖南省湘潭韶山市韶山鄉,涵蓋565戶村民,項目建設圍繞基礎設施改造、產業扶持和基層治理三大方向展開,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生活條件,也推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通過生態農業、休閑觀光產業和農特產品銷售等多層次幫扶,村民的收入水平有了顯著提升,村集體經濟也不斷發展壯大。此外,華潤集團還通過“美好流動課堂”等鄉村美育公益項目,為當地教育注入能量。此次參訪讓學員們認識到,企業在踐行ESG理念時,不僅要關注自身發展,也應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等社會公益事業,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