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6日  星期五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研究工作 >  科研成果
“一帶一路”贏得國際社會積極評價
【添加時間:2015-08-10 】   來源:求是 分享: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這一倡議引起國際社會持續關注和熱烈反響,被譽為“幾十年來由一個國家發起的最廣泛、最全面的國際性經濟合作倡議”。
 

    “一帶一路”是歷史傳承與現實需求、未來愿景的有機結合

    “一帶一路”承接古今。正如黑山共和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伊戈爾·盧克西奇所說,“回望歷史,古絲綢之路曾扮演了重要的經濟、社會、技術發展的角色。沿線各國通過絲綢之路進行交流、對話,增進了友誼,帶來了財富。在新世紀重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設想,讓西巴爾干地區國家重新覓得與其他遙遠國度緊密聯系的機會”。第六十七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塞爾維亞共和國前外交部長武克·耶雷米奇也指出,“中國的古絲綢之路促進了不同文明的對話與交融,新時期的‘一帶一路’構想具有更加豐富的內涵,體現了中國全球戰略的創新”。
 

    “一帶一路”倡議一經提出,便點燃了相關國家的共同記憶與合作激情。印尼學者李卓輝說,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體現了中國領導人和平合作發展海洋的意愿,與600年前鄭和傳遞的和平信息一脈相承”。澳大利亞威爾頓有限公司總裁哈里德·威爾頓表示,“海上絲綢之路上各國交往的動人故事是強大的紐帶,是不同國家共享的歷史記憶”。菲律賓世黃總商會秘書長黃棟星則認為,這一倡議“不僅有深厚的歷史淵源,也具有堅實的現實基礎”。
 

    “一帶一路”是中國開放與區域合作、全球發展的有機結合

    “一帶一路”秉承開放包容的理念,不以意識形態劃線,不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被外界視為“重大戰略構想”和“區域合作典范”。克羅地亞地緣政治學家亞斯娜·普雷夫尼克博士評論說,“這個構想符合當今世界的時代精神,既是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邁向全球化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國對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積極響應”。馬來西亞前總理巴達維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推動區域內國家乃至世界在多領域的合作,不僅僅聯系了中國和東盟,還將帶動整個世界的參與和合作,在經濟、旅游等各個方面加強聯系”。韓國《中央日報》中國研究所所長韓友德撰文指出,“幫助周邊國家成長、實現共同發展的中國式‘合作共榮’邏輯目前正在被全世界所接受”。奧地利駐華大使艾琳娜也認為,“各個部分(中國沿海地區、東南亞、阿拉伯、非洲直至歐洲)將共同成長為充滿活力的一體化的經濟區,它們將不僅與中國連接,而且相互之間也兼容連接在一起”。
 

    2014年8月,習近平主席在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發表演講時鄭重宣告,中國愿意為周邊國家提供共同發展的機遇和空間,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并切實推動其穩步實施,正是中國與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生動體現。巴基斯坦駐廣州總領事巴伯·阿明認為,“一帶一路”為全球社會共享中國經濟發展的果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這一偉大構想是中國領導人為東南亞、南亞、中東地區和非洲的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的標志”。菲律賓最大的華文媒體《世界日報》社論稱,“一帶一路”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共贏的平臺和契機。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鮑泰利認為,“中國有能力為全球提供公共產品。而‘一帶一路’行動計劃已經為促進中亞、西亞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新視角”。
 

    “一帶一路”是經濟發展與政治穩定、文化交流的有機結合

    “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正如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所說,“絲綢之路的復興將促進周邊國家的政治穩定、和平與發展”。原歐盟外長哈維爾·索拉納指出,“一帶一路”所打造的將不僅僅是一條線路,而且會是一個促進歐亞大陸間商品和思想流動的網絡。
 

    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香港咨詢公司絲路顧問公司貝哲民指出,“就中國的規模來看,其有能力改變該地區經濟的命運”。日本《富士產經商報》也認為,受益的不僅是中國,“一帶一路”還可能對整個地區產生巨大的經濟效應。
 

    在增進文化交流方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卡尼什卡·古尼沃德納認為,“一帶一路”代表了全球人類交往的新的地理核心要素。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交流的新軸線很可能產生深遠的人文影響,對許多參與新軸線的國家帶來影響。埃及開羅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薩利赫也表示,“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是區域經濟合作,也是歷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在維護政治穩定和緩解地區安全問題上,“一帶一路”被寄予很高期待。新美國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扎卡里·凱克認為,“一帶一路”倡導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將中國與歐洲相連,促進中國與中亞各國的經貿聯系,“將為維護與促進地區穩定與和平發揮重要作用”。
 

    “一帶一路”是利益共同體與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的有機結合

    “一帶一路”倡導利益共享、互利互惠。用比利時駐華大使邁克爾·馬勒布的話說,“所有沿線國家都將受益,特別是中亞國家”。阿拉伯電視臺網站刊文預測,到2020年,中國與這四個地區(歐洲、東盟、中東和非洲)的貿易額可翻一番,達到令人震驚的3萬億美元。
 

    “一帶一路”旨在打造命運共同體。英國華譽風險管理咨詢公司總裁沙學文對此的解讀是,“最可貴的就是它秉持了南南合作的精神,堅持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共建、共榮、共享,成為命運共同體”。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在法國《回聲報》發表文章評論說,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為冷戰結束以來一直沒有共同發展計劃,強行推動的自由主義民主化遭遇失敗后的世界,提供了一個新思路。而在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倫敦出口公司主席斯蒂芬·佩里眼里,未來30年到50年,“一帶一路”構想或許是全球范圍內最大的商業機會。
 

    機遇要共享、責任也要共擔,國際社會對此的共識也越來越多。巴基斯坦總理納瓦茲·謝里夫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上強調,古老絲綢之路帶來的繁榮,源自合作共贏的精神,“絲綢之路的復興也需要各國通力合作以實現和平和發展”。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發表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中歐研究所所長高大偉的文章認為,“一帶一路”將成為中國今后10年的標志并使歐亞大陸發生改變。歐盟必須重視中國的這項大戰略,并努力使之成為歐亞大陸兩端進一步發展關系的新出發點。同時,俄羅斯、日本等主要國家和地區也應參與其中,“與中國一起將歐亞大陸引向前所未有的凝聚和繁榮”。
 

    隨著《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對外公布,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穩步推進,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評論稱,“一帶一路”構想得到了“切實的推進”。國際輿論中敦促相關國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聲音也愈發響亮,“尤其關注中國的絲路戰略將會對自己國家的經濟發展產生何種影響”。
 

    (作者:于運全 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