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國高鐵走出國門取得輝煌成就的一年。落實國家鐵路走出去戰略,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的中國企業聯合體抱團出海,實現印尼雅加達至萬隆高鐵、俄羅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鐵、馬來西亞吉隆坡至新加坡高鐵等境外項目合作的突破性進展。
此前中國企業在海外承建的鐵路項目僅是工程承包或裝備出口。隨著鐵路走出去戰略的全面推進,實現了中國高鐵技術標準、設計咨詢、工程建設、裝備制造、人員培訓和運營維護等全方位輸出和合作,中國高鐵成為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標準”的新名片。
一、背景
1978年10月26日,鄧小平在日本參觀訪問,乘坐了日本新干線特快列車。他稱贊高速列車說:“就像風一樣快,新干線推著我們跑,我們現在很需要跑!”鄧小平的這句話,鞭策著中國鐵路從后進中奮起!以2004年1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為契機,我國鐵路在之前發展成就基礎上,取得了長足進步,高原鐵路、重載運輸、高速鐵路、機車車輛制造等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特別是中國高速鐵路從無到有,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截至2015年底,高速鐵路營運里程達到1.9萬公里,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高鐵營運里程的60%以上。高鐵線路的建設運營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推動作用。
伴隨時代的發展,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斷高漲,建設以快速、精確、遠程為標志的交通輸送能力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交通體系建設的潮流。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國際廣泛響應,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也在不斷深化。中國高鐵業已形成核心技術優勢,在工程建造、列車控制系統、高速動車組建造、安全防控體系、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成熟的經驗,特別是克服了各種復雜地質、氣候難題,具備了在不同地質條件、不同氣候環境下建設和運營高速鐵路的成熟技術和管理體系。中國高鐵技術的安全性已逐步取得世界認可,中國高鐵已經具備走出去的能力。落實新時期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中國鐵路需要進一步加強與世界鐵路的交流合作。世界需要中國高鐵,中國高鐵也需要走向世界。
二、做法
2014年以來,在政府合作機制的推動下,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的中國企業聯合體“抱團出海”。印尼雅萬高速鐵路、俄羅斯莫喀高鐵、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馬新高鐵等項目實現了項目落地,取得重大進展。短短兩年內,中國鐵路國際合作遍布世界各地,引起強烈國際反響。
(一)印尼雅萬高鐵項目
雅萬高鐵項目是中國和印尼兩國領導人親自推動的重大項目。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協調下,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的中方企業聯合體2015年10月16日與印尼企業聯合體在雅加達簽署印尼雅萬高鐵項目合資協議,項目于2016年1月21日實現開工奠基,成為中國高鐵海外全面合作開工建設的“第一單”。
1.充分了解印尼國情,創新合作模式
印尼的地理特點為“海闊而地散”,整個國家由5個大島和30多個島嶼群組成,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人口約2.5億。印尼地區發展極不平衡,長期以來主要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在中部的爪哇島,而其他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后。
佐科總統上臺后許諾將致力于整個印尼的均衡發展,民意不允許政府對位于爪哇島的雅萬高鐵項目再占用政府有限的財政預算。出于以上的原因,佐科政府始終主張對雅萬高鐵項目政府不投資、政府不提供擔保。針對這樣的條件,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的中方企業聯合體經審慎研究,提出該項目采用由政府主導搭臺、兩國企業對企業進行合作建設和管理的高鐵項目的B2B合作模式。該合作模式的特點:一是不直接或間接占用印尼政府的中央預算,由中印尼企業通過資本金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進行項目融資的方式,解決項目的投資問題。二是由參與項目的印尼企業為項目的融資提供企業擔保,從而有效解決了印尼方關切的國家擔保問題。
選擇這樣的合作模式,是建立在對印尼國情、政情的充分理解上。中方提出的B2B合作模式,既照顧到印尼政府的訴求,又最大化地確保中方企業的權益,為在激烈的競爭中擊敗對手、贏得項目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2.優化項目交易結構,提升綜合效益
高鐵項目具有投資規模大、項目建設期長、效益回收慢的特點,如何實現項目的盈虧平衡,并保證中方投資人取得收益,關鍵在于項目整體交易結構的設計。
雅萬高鐵項目連接印尼首都雅加達和印尼第四大城市萬隆,全長150公里,貫穿印尼爪哇島中部人口稠密的重要經濟走廊。據調研,印尼方有意結合雅萬高鐵建設,打造“雅萬高鐵經濟帶”,從而放大高鐵輻射效應,帶動沿線經濟發展。結合印尼“雅萬高鐵經濟帶”的構想,中方企業深挖項目的經濟附加值,完善項目的交易結構,實現中方企業的綜合效益最大化。
一是提出與印尼方建立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的合作關系,帶動高鐵產業鏈走出去。雅萬高鐵項目全部采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裝備,中方參與勘察、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和管理的全過程。這種全面合作勢必帶動整個高鐵產業鏈條整體走出去,為我國鐵路企業下一步在印尼其他地區、東南亞乃至全球范圍內爭取到更多高鐵項目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是提出結合雅萬高鐵項目建設,進行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土地綜合開發。TOD是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土地綜合開發。主要是以公共交通樞紐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鐘步行路程)為半徑建設集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為一體的城區,實現城市綜合功能。
雅萬高鐵項目所在的爪哇島約12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高達1.24億人,屬于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根據印尼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特征,為了彌補公共設施效益普遍較低的不足,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的項目可行性研究中提出進行TOD土地綜合開發的設想,將中印尼合資公司業務拓展為高鐵建設運營、TOD綜合開發兩個板塊,以提高投資的整體收益率。目前中印尼合資公司已進行了TOD開發的可行性研究和規劃,計劃在瓦利尼車站附近的先行開工段結合印尼西爪哇省提出的瓦利尼新城規劃,妥善籌劃開展TOD綜合開發項目。
3.真誠開展跨文化合作,妥善處理公共關系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任何基礎設施都要植根于一片土地上,開展海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重要挑戰之一,就是投資者和承包商必須面對陌生的社會文化環境,承擔項目所在國的社會責任,處理好與當地政府機關、商業伙伴、各類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公共關系。在我國國際工程承包企業早期的海外項目中,有過這方面的經驗教訓,中國企業的技術優勢和辛勤工作不能取得當地人民認可,不被當地社會和民眾信任和支持。針對印尼豐富多元的人文特征,中國鐵路總公司帶領的中方企業聯合體團隊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努力。
一是樹立“己欲立必先立人,己欲達必先達人”的互利共贏合作理念,不為一時一事的短期利益損害中印尼合作的大局。從合作伊始就與當地合作伙伴、政府部門、利益相關者建立相互信任、真誠溝通的對話氛圍,爭取印尼各界對中國投資者的理解和支持,減少項目推進的阻力。
二是加強員工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訓,提高軟實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包括:對當地國情、政體、社會風俗、宗教信仰、商業習慣的理解和掌握,對當地語言的掌握和建立在上述知識、能力上的溝通和合作能力。首先是發動員工,特別是管理人員學習印尼當地語言,減少溝通成本。其次制訂工程建設管理規范,要求工程從各個環節減少環境污染,要求中方員工必須遵守印尼當地法律、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再次是制訂培訓計劃,推動雙向交流,在中國對印尼政府部門、印尼合作單位管理者和技術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術培訓,增強雙方在技術層面的溝通理解。
(二)俄羅斯莫喀高鐵項目
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是俄羅斯2008年頒布的《2030年運輸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770公里,采用1520毫米寬軌,設計最高時速400公里,未來將延伸到葉卡捷琳堡。項目建成后,莫斯科至喀山的列車運行時間將從現在的14個小時縮短到3.5個小時。
1.敏銳捕捉把握俄方需求,政府推動形成合作機制
俄羅斯領土廣袤,對快速交通體系有很大需求。長期以來,俄羅斯在高鐵發展規劃方面相比中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有較大差距。同時由于近年來俄羅斯周邊政治外交環境的急劇變化,西方的政治圍堵、經濟制裁加上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下跌,俄羅斯經濟面臨很大的挑戰,因此從雙邊合作和資金需求上都需要來自中國的支持。對于中國高鐵來說,這是進入俄羅斯市場的機遇期。
中國政府和鐵路企業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形勢。2014年10月,在兩國總理的見證下,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與俄羅斯交通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與俄羅斯鐵路股份公司簽署四方高鐵領域合作備忘錄,計劃共同推進構建從北京到莫斯科的歐亞高速運輸走廊,優先實施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2015年5月在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的見證下,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與俄羅斯交通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與俄羅斯鐵路股份公司四方簽署《莫斯科至喀山高鐵合作方式和投融資模式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同意在俄聯邦境內的高鐵項目設計、咨詢、裝備生產和供應、工程施工、投融資領域全面開展合作。2015年6月18日,在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的雙方企業合作機制下,中俄設計咨詢聯合體在俄羅斯圣彼得堡簽署勘察設計合同,成為中國設計咨詢企業走進傳統鐵路大國俄羅斯的第一單,開啟了中俄雙方在莫喀高鐵全面合作的序幕。
2.掌握核心技術體系,迅速建立競爭優勢
俄羅斯的寒冷氣候和凍土條件對高速鐵路的建設和運營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中國鐵路總公司等中國鐵路企業,通過不斷地科技創新和建設運營實踐,解決了寒冷氣候和凍土條件下建設運營高鐵的世界范圍內的技術難題。2012年12月1日,世界上首條在高寒地區建設的高速鐵路哈爾濱—大連高速鐵路正式開通運營,哈大線上冬季最低溫度達到零下40℃左右,沿線土壤最大凍結深度205厘米。哈大高鐵的開通運營證明中國掌握了凍土路基處理技術、適應低溫環境的高速動車組技術、低溫條件下牽引供電和通信信號技術,形成了一套高寒地區高速鐵路核心技術。上述技術的掌握和運營經驗的積累為我國鐵路企業進入俄羅斯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3.輸出中國標準,成為規則制定者
長期以來,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通過確立工業標準,致力于成為市場規則的制定者,建立國際市場競爭的優勢地位。2015年2月,中國高鐵技術國家標準《高速鐵路設計規范》頒布施行,標志著中國高鐵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標準”邁出了關鍵一步。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的中國企業聯合體通過鐵路走出去致力于將中國標準推廣應用于世界各國,努力使“中國標準”成為世界高鐵技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以此帶動整個高速鐵路產業鏈走出去。截至目前,已經確定實施或合作的雅萬高鐵、莫喀高鐵、中泰鐵路、中老鐵路等項目,均決定采用中國標準和裝備。
三、啟示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品牌,就像美國飛機、德國汽車一樣,高鐵也已經成為代表中國強大的一張閃亮名片。世界上最長的高速鐵路、技術最先進的高鐵、第一條高寒鐵路……在世界高鐵發展史上,這些成就絕對讓各國刮目相看。特別是近年來,中國高鐵企業頻頻在世界高鐵市場達成意向,亞洲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非洲的尼日利亞、南非,都考慮引入中國高鐵。
過去,中國需要賣掉8億件襯衫才能換來一架波音飛機,一直是國人心中的隱痛,說明制造大國亟須向品牌大國轉變。今天,作為中國海外基建投資的“排頭兵”,中國高鐵創造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讓世界刮目相看。
點評
中國高速鐵路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彎道超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成為國家對外交往的靚麗名片。中國鐵路企業“抱團出海”,在發揮技術先進、安全舒適、兼容性強、性價比高等競爭優勢的同時,實施持續創新、開放合作、高效協調,把先進技術標準與適應東道國國情需要結合起來。特別重視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著力建造綠色高速鐵路,突出彰顯高速鐵路對節能減排的貢獻。大力推進“本土化”,實現共建、共贏、共享。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鐵道部副部長
(選自《領航中國》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