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研究工作 >  科研成果
從小康目標的提出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添加時間:2016-07-19 】   來源:求是 分享:
  核心要點:
 
  ■ 小康社會目標,既是一個腳踏實地的戰略目標,又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戰略目標。它的提出,打開了黨帶領人民與時俱進、從實際出發確定中國現代化建設長期戰略和目標的廣闊思路。
 
  ■ 20世紀末,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的歷史性變化。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千百年來困擾人民的溫飽問題得到根本解決。但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
 
  ■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形成并積極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形成并積極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相互促進、統籌聯動。
 
  ■ 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目標一致、萬眾一心;人民群眾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展現出空前的創造歷史的奮發精神。我們堅信,只要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十三五”規劃所描繪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和藍圖,一定會如期實現!
 
 
  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寄托著中國人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13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從提出小康目標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接續奮斗,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小康像“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正向我們駛來。實踐證明,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正確的。要完成現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必須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一、從中國實際出發,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目標——小康
 
  通過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的最大愿望。但是在中國共產黨之前,沒有人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出正確、全面的實現路徑,更沒有人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和發展目標。真正提出中國現代化發展路徑、戰略和目標,并開啟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是中國共產黨。新中國的成立,為國家大規模進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條件。毛澤東同志在領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明確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和“兩步走”戰略步驟,對中國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產生了深遠影響。20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同志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和實際出發,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和現代化的“中國標準”,這就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000美元的小康目標。
 
  1983年,鄧小平同志對江蘇、浙江、上海等可率先實現小康目標的地方的社會狀況作了分析和概括,提出了一個新的發展目標,這就是小康社會。小康社會目標將中國人民傳統的社會理想同現實訴求結合起來,將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具體化,勾勒出一個便于人民理解和感知的社會發展藍圖。這一目標的提出,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擔當和使命追求,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雄心壯志,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群眾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小康社會目標,既是一個腳踏實地的戰略目標,又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戰略目標。它的提出,打開了黨帶領人民與時俱進、從實際出發確定中國現代化建設長期戰略和目標的廣闊思路。正是在醞釀提出小康社會目標的過程中,鄧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使中國現代化建設第一次有了明確而切實的發展戰略、目標和時間表。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社會目標在20世紀末如期基本實現,黨的承諾變為現實,圓了中國人民的世紀夢。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黨立足現實、著眼未來、與時俱進,又不斷豐富、拓展和深化了小康社會目標和“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二、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進程,開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發展階段
 
  從不斷變化的實際情況出發,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規劃等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是我們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重要經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內涵和任務,是我們黨根據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進程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變化的實際情況確定的。20世紀末,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的歷史性變化。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千百年來困擾人民的溫飽問題得到根本解決。但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特別是,當時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的小康水平,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這樣的基礎上,要在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第三步戰略目標,還需要分階段、長時間的努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
 
  黨的十六大宣布“當人類社會跨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候,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并明確提出“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新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六大從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目標,并明確提出一些綱領性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繼續高揚改革開放的旗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是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黨的十七大依據我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社會轉型出現的新特征以及國際環境發生的新變化,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個方面的新部署,構成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目標體系。這個目標體系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突出了幾個方面:一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速度和效益不平衡的實際問題,提出要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二是順應人民政治參與的新期待,強調要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三是為了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強調要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四是為了改變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狀況,強調要加快推進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五是為保護生態環境,提出建設生態文明。
 
  實踐證明,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要求是完全正確的。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邁出堅實的步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的臺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三、提出并實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新要求和新部署,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如期實現
 
  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并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再次進行了充實和完善,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在目標導向上,強調要把解決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著力點;強調以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各方面的制度更加定型;明確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并首次提出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了深刻而生動的闡述,重申我們黨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指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為實現這一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形成并積極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形成并積極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相互促進、統籌聯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整體部署,推動興起新一輪改革大潮。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黨的歷史上第一個關于加強法治建設的專門決定,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黨的自身建設提出了更高的目標要求,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直擊積弊、扶正祛邪,黨風政風呈現新氣象。所有這些,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和保證。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2015年我國圓滿完成了“十二五”規劃規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三五”時期,即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2015年10月,黨中央召開十八屆五中全會,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作出全面戰略部署,發出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沖刺的新的動員令,領導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規劃全面檢視我國經濟社會各方面的發展情況,特別是針對發展中存在的“短板”問題,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包括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創新驅動成效顯著,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等等。這些新的目標要求突出地貫穿著“全面”這個核心詞,即:覆蓋的領域要全面,全面小康應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全面發展的小康;覆蓋的人口要全面,全面小康應是惠及全體人民、造福全體人民的小康;覆蓋的區域要全面,全面小康應是城鄉區域共同發展的小康,包括“農村的全面小康和欠發達地區的全面小康”。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面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十三五”規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鮮明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時期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著力點,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重要遵循。
 
  風正一帆懸。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于決勝全面小康的戰略部署,極大地鼓舞了全黨和全國人民,極大地凝聚起了中華民族的力量。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目標一致、萬眾一心;人民群眾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展現出空前的創造歷史的奮發精神。我們堅信,只要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十三五”規劃所描繪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和藍圖,一定會如期實現!
 
    (作者:楊勝群 全國政協常委、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