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研究工作 >  科研成果
聚焦追趕超越 激發人才活力
【添加時間:2016-07-20 】   來源:求是 分享:
核心要點:
 
        ■ 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核心主體是人才,根本途徑是釋放人才活力,本質要求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們只有始終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培養造就更多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理解透徹、貫徹積極的人才,發揮他們在黨執政興國中的關鍵作用,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才能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能否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強化激勵是關鍵。要進一步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讓人才實現名利雙收,最大限度激發各類人才干事創業積極性。
 
        ■ 人才培養是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要更加關注人才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提高,創新培養模式,促進人才規模、質量、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相協調。
 
        ■ 堅持黨管人才這個根本。黨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則。各級黨委要充分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健全黨管人才的運行機制,充分調動各部門和各方面積極性,形成人才工作的強大合力。
 
        人才資源是最寶貴的資源,人才優勢是最根本的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涵蓋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激勵等各個方面,為做好新形勢下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黨和人民事業要不斷發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堅持以建設人才強省為目標,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構建科學規范、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活力,為建設更加美好的陜西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深刻認識做好人才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強調“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擇天下英才而用之”“讓人才事業興旺起來”等。這些重要論述體現了黨中央對各級各類人才的關心重視,彰顯了中國廣納天下英才的博大胸懷,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理論內涵。
 
        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支撐。“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是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施政總綱。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核心主體是人才,根本途徑是釋放人才活力,本質要求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們只有始終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培養造就更多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理解透徹、貫徹積極的人才,發揮他們在黨執政興國中的關鍵作用,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才能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中央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是把握世界大勢、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我國國情得出的科學論斷,也是指引中國發展由“跟跑者”向“領跑者”轉變的行動指南。我們只有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引導各類人才充分認識、深刻理解、主動踐行新發展理念,才能使其真正成為全社會的普遍追求和自覺行動,在陜西落地生根。
 
        實現追趕超越的現實需要。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時,立足全國看陜西,作出“陜西正處在追趕超越階段”的科學判斷,并提出“五個扎實”的具體要求。在新發展理念下實現追趕超越,不僅要有熱情、有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更要有充滿智慧、素質優良、敢闖善干的人才隊伍。我們只有緊緊圍繞同步夠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把更多有能力落實“五個扎實”的人才吸引到全省發展中來,讓他們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有建功立業的平臺,才能帶動廣大干部群眾踏實干事、創新創業,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實現追趕超越的正能量。
 
        二、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打造西部地區人才高地
 
        機制好則人才聚,人才聚則事業興。陜西有普通高校80所、在校學生超過100萬人,有各類科研機構1000多家、專業技術人員110多萬人。我們要充分挖掘科教資源優勢,努力把陜西打造成西部地區人才高地。
 
        給人才松綁,創新管理模式。隨著經濟社會深入發展,人才管理體制不適應的狀況日益凸顯。這就需要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向社會放權、為人才松綁,加快形成更加科學、更加高效的人才管理和人力資源配置體系。一是完善人才評價體系。針對不同行業、不同職業分層分類制定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對知識分子要強化知識產權、創新成果的評價比重,克服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等傾向;對黨政干部要突出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的導向,解決論資排輩、平衡照顧等問題;對企業經營管理者要聚焦戰略眼光、開拓精神和管理能力;對社會工作等其他領域的人才要注重提升工作崗位效能。二是提高人才配置效能。堅持用當適任、用當其才,充分發揮用人主體的主導作用,全面落實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的用人自主權。深化黨政領導干部、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選拔任用制度改革,完善事業單位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力爭把優秀人才放到合適崗位,讓他們各展所長、各得其所。三是加強人才柔性管理。加快人才市場體系和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專業人才市場和網上人才市場,形成人才自主擇業、單位自主用人、中介提供服務的人才資源配置模式。探索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方面人才順暢流動的制度體系,健全人才向艱苦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傾斜政策,努力實現尊重人才意愿與滿足社會需求的有機統一。
 
        向人才傾斜,強化激勵機制。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能否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強化激勵是關鍵。要進一步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讓人才實現名利雙收,最大限度激發各類人才干事創業積極性。一是用事業激勵人。事業發展是吸引人才、激發人才的最大動力。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增強各類人才對全省事業發展的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為各類人才發揮作用提供便利條件。二是用榮譽激勵人。發揮省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等導向作用,對業績突出的人才給予崇高榮譽和物質獎勵。提高人才政治待遇,加快建設新型智庫,暢通高層次人才建言獻策直接通道。加強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在全社會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三是用待遇激勵人。探索推動知識、技術、管理、技能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有效途徑,推廣中科院西安光機所、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的經驗做法,鼓勵各類企業采取股權獎勵、股票期權、項目收益分紅等方式,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完善人才生活保障制度,下大氣力幫助解決配偶就業、子女就學、住房醫療等實際困難,免除他們生活上的后顧之憂。
 
        為人才服務,搭建干事平臺。搭好臺才能唱好戲。近幾年,陜西深入推進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科技成果交易額每年跨越一個百億元臺階,2015年達到721.7億元。我們要以實施創新型省份、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西安高新區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三大國家戰略任務為契機,加快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強化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功能,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更多機會和空間。一是建設創新創業平臺。發揮全省各級開發區要素集聚作用,鼓勵以“人才帶項目”方式推進試驗區發展。大力推廣“眾創空間”孵化平臺,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鼓勵多種形式的科技創新教育基地。二是建設戰略合作平臺。深化與省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建立全省知識、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和共享機制,不斷增強創新資源的公共性和開放性。加強與國際知名大學、高端智庫的交流合作,在我省駐外機構設立人才工作站和海外引智工作站,吸引更多優秀拔尖人才為我所用。三是建設綜合服務平臺。扎實推進國家知識產權交易運行公共服務平臺和國家技術轉移西北中心建設,加快構建全省人才發展綜合網絡信息服務系統,打造集人才工作組織管理、教育培訓、信息服務、產學研交流合作等功能于一體的服務平臺。四是建設金融支持平臺。設立全省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探索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積極培育綜合性專利運營公司,引導更多資金投向創新領域。
 
        助力人才成長,優化培養方式。人才培養是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要更加關注人才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提高,創新培養模式,促進人才規模、質量、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相協調。一是堅持需求導向。圍繞我省重大發展戰略和產業布局,加強創新鏈與產業鏈雙向互動,大力培養能源化工、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醫藥、3D打印、新能源汽車等重點行業,石墨烯、量子通信、第五代移動通信等前沿領域,以及現代金融、現代服務業、社會建設等方面的創新型人才。適應現代企業管理需要,培養一批視野開闊、能力突出、社會責任感強的優秀企業家。緊盯新型工業化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需求,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著力培養門類齊全、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隊伍。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加快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農村生產經營型人才。二是拓寬培養渠道。充分發揮教育對人才培養的基礎性、決定性作用,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升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水平。加快建立網絡化、開放式、自主性終身教育體系,多層次、多渠道、大規模開展繼續教育。支持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完善產學研用結合的協同育人模式。三是強化支持保障。發揮政府投入的引導撬動作用,建立多元投入機制,綜合運用區域產業政策和財政稅收杠桿,加大人才開發投入力度。建立符合人才創新規律的經費管理辦法,改革完善科研項目招投標制度,健全競爭性經費和穩定支持經費相協調的投入機制。破除求全責備等陳舊觀念,完善對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促進青年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三、切實加強對人才工作的領導,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人才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強,涵蓋領域廣,參與主體多,必須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履行好黨委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職責,更好地發現人才、團結人才、使用人才。
 
        堅持黨管人才這個根本。黨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則。各級黨委要充分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健全黨管人才的運行機制,充分調動各部門和各方面積極性,形成人才工作的強大合力。
 
        把牢市場導向這個關鍵。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最有效形式,人才工作也必須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一方面,要把權力放下去,落實政社分開、政事分開、政企分開和管辦分離要求,簡化人才招聘、評價、流動等環節審批流程,消除對用人主體的過度干預,更好發揮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把服務搞扎實,加強人才工作與企業發展、高校建設、科研院所改革、社會組織壯大之間的協調聯動,善于運用市場機制、市場手段,真正發揮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用好分類施策這個方法。人才事業是一項宏大的事業,面臨的情況千差萬別,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領域、行業特點,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增強工作針對性、精準性。要加快造就高端人才,實施陜西“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拓展“三秦學者”崗位設置,鼓勵人才專業化服務機構發展。要大力引進急需人才,用好國家“萬人計劃”和“千人計劃”,大力實施我省“百人計劃”,更好地滿足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要用好現有人才,堅決破除制約人才作用發揮的瓶頸因素,認真兌現各項政策待遇,正確處理人才引進與人才培養的關系,讓人才留得住、干得好。
 
        (作者:婁勤儉 中共陜西省委書記)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