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研究工作 >  科研成果
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
【添加時間:2016-10-24 】   來源:國研中心網站 分享:
 
   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后,開始進入二級市場,各交易主體根據市場供求關系,對各自擁有的碳排放權進行自由買賣,形成碳市場。碳排放權的交易機制主要包括交易主體、交易產品、交易中介服務機構,即誰參加交易、交易什么、交易過程需要哪些必不可少的支撐服務。
  
     
  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主要構成
 
   交易主體。碳市場的交易主體主要包括履約企業、金融機構和自然人,履約企業是核心交易主體。碳市場的建立有賴于政府制定的強制減排政策,其運行的核心環節是排放企業要在特定時間內對自身的碳排放量繳納等額配額,以表示其排放量是被合法允許的、是符合政策規定的。如果企業排放量超過了其擁有的配額量,則需要在市場上購買更多碳排放配額,來完成履約責任;如果企業排放量低于其擁有的配額,企業可自主選擇出售盈余配額,進而獲取節能減排帶來的收益。碳排放交易市場通過該環節,實現了依靠市場機制促進碳排放權的優化配置,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節能改造和購買配額間做靈活選擇,從而以最低成本實現減排。雖然履約企業是碳交易的重要主體,但是其為履約而產生的交易量很小,參與交易的排放企業數量也有限,此時,就需要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金融機構在創造市場流動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以投資盈利為目的的金融機構的廣泛參與,大大活躍了碳市場,市場交易量的增加有利于碳交易價格的發現。碳市場的交易主體除了履約企業和金融機構外,還有自然人,不過由于相比于傳統的證券等金融市場,碳市場的流動性較低、風險較高、且準入門檻較高,使得實際參與碳市場的自然人并不多。
 
   國外碳市場一般不對交易主體進行限制,交易主體范圍包括履約企業、其他機構和自然人,國外碳市場實際運行中,最主要的兩類交易主體為投資銀行和大型能源、工業企業及其下屬的交易機構。
 
   中國七個碳交易試點交易所的交易主體包括兩類:一類是有履約義務的納入企業,其在試點碳市場啟動后自動成為交易主體,另一類是非履約的交易主體。各個試點交易所對以投資為目的的非履約交易主體的要求不完全相同,除了深圳和湖北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對于機構投資者,目前所有試點均允許其參與市場交易,只是開放時間、投資機構屬性和門檻要求、最大持倉量要求有所區別。對于個人投資者,目前除了上海之外的六個試點均允許其參與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中國特定的行政體系、市場經濟條件下,結合中國上世紀80年代就已開展試點的排污權交易經驗,以及從中央到地方節能減排任務的分解、評價和考核方式,雖然履約企業是碳排放交易的主體,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各級政府在推進碳市場建設過程中,除了擔任政策制定者和監管者之外,對碳市場交易的直接推動作用會更直接。從交易發生的范圍看,目前的配額交易大多發生在試點省份的行政轄區內,碳交易也是當地政府完成本省份節能減排目標的靈活手段之一。將來需要打破行政壁壘,促使碳交易在不同省份間開展,此時就需要發揮政府的協調作用,在形成政治意愿的前提下,為企業更大范圍地開展自主交易創造支撐環境。
 
   交易產品。碳交易產品可以分為現貨和衍生品。所謂現貨交易,即常規傳統的商品交易模式,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里的“貨”指碳配額或碳信用。衍生品從現貨派生出來,價值由現貨的價格和交割日期決定,主要的衍生品交易產品包括期貨、期權、遠期、互換等。每個碳市場的交易產品主要包括其所認可的碳配額、碳信用的現貨和期貨等衍生品。中國碳交易試點的交易產品主要包括兩類,即碳配額現貨和碳減排量現貨,碳配額由各試點當地發改委簽發,碳減排量絕大部分來自國家發改委簽發的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
 
   交易中介服務機構。交易中介服務機構是碳交易機制運行的重要支撐,主要包括交易所、碳資產管理公司、提供資金三方存管業務的銀行以及提供流動性的投資機構、證券、基金等。此外,還包括開展碳排放核查的第三方機構。這些機構和平臺對降低交易費用、提高交易效率發揮著關鍵作用。其中,碳排放交易所是最重要的交易中介服務機構。交易所作為碳交易活動的一個資本流動平臺,將碳排放權的賣方、買方,套期保值者、投機者等主體匯集在一起,使得各主體快速地尋求到彼此。交易所統一制訂期貨或現貨等各種交易產品,將交易產品的合約條款統一化和標準化,使得碳市場具有高度流動性。同時,交易所制定統一的交易規則,使各主體規范地開展碳排放交易。此外,交易所還會提供重要的信息服務,能夠及時把場內交易所形成的碳期貨、現貨的交易量、交易價格等關鍵信息公開發布,確保了交易過程的透明和公開,為場外交易提供了重要的價格參考。交易所自身并不確定價格,卻是價格發現的重要場所。
 
   全球最主要的碳交易所包括洲際交易所、歐洲能源交易所、挪威的北歐電力交易所、美國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多數交易所均為大型的大宗商品期貨交易所或專業的能源、電力交易所。
 
   中國自2014年啟動碳交易試點以來,試點省份也陸續建立了自己的交易所,分別為深圳排放權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每個試點碳市場的所有碳配額交易和減排量交易都必須在其指定的交易所內進行。
 
    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不足和改進方向
 
   在交易主體方面,目前中國碳交易主體的多元化和參與度都還不足。無論是開戶的投資機構還是納入的履約企業,其參與度都有限。一些試點碳交易市場的開放度不足,門檻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交易主體的多元化發展。參與度不高,影響了碳市場的流動性和穩定性,不利于有效地發現碳價格。未來要引入更多的碳交易主體,保持國家減排政策的穩定、透明,要給各主體釋放可預期的政策信號。同時,要加快市場主體的培育,加強碳交易市場的監管,營造公平、健康的市場交易環境。
 
   在交易產品方面,目前各試點市場交易產品單一,均為試點期間的配額現貨和CCER現貨,過于單一的交易產品結構,不僅不利于納入企業進行長期的風險控制和投資者進行投資組合,而且也造成了目前試點碳市場流動性的不足。未來在碳現貨交易的基礎上,應加快推進碳排放權期貨的研究和落地,通過金融創新推進交易產品多元化。
 
   在交易中介服務機構方面,現有的七個試點碳市場的交易所均為唯一指定,缺乏市場競爭機制,業務同質化,針對交易所的監管措施也還不完善。未來要打破行政壁壘,促進交易所之間的公平競爭,建立健全監管制度,加強碳交易平臺監管。除了交易所,也需要對其他交易中介服務機構加強專業化的監管。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循環經濟和生態文明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王海芹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李佐軍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