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7日  星期六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要聞
中國“新經濟”點亮新信心
【添加時間:2016-03-23 】   來源:人民網 分享:
 
      “當前我國發展正處于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入“新經濟”一詞,引起各界關注和熱議。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進入決勝階段,在當前形勢下強調新經濟,無疑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意義。
 
      發展新經濟正當其時
 
      “新經濟”一詞最早出現于美國《商業周刊》1996年12月30日發表的一組文章中。它是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術革命以及由此帶動的以高新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經濟,具有低失業、低通貨膨脹、低財政赤字、高增長的特點。這一概念早就引入中國,并出現在高層領導人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的主旨演講中表示,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新經濟發展時期。李克強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式上作主旨演講時指出,各國要順應全球新技術革命大趨勢,推動以綠色能源環保、互聯網等為重要內容的“新經濟”發展。然而,發展新經濟作為一項重要舉措進入政府工作報告,確屬首次。
 
      2015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在講話中指出,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創造歷史性機遇,催生智能制造、“互聯網+”、分享經濟等新科技、新經濟、新業態,蘊含著巨大商機。今年2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兩次談到了新經濟。兩會期間,李克強在看望經濟、農業界委員和參加山東、福建、重慶、廣東代表團審議時,都強調要大力發展新經濟。在與經濟、農業界委員討論時,短短半小時的講話中,李克強就有8次提及新經濟。領導人為何如此重視、強調新經濟?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傳統的增長模式已經失靈,急需尋找新的動力源泉。而全世界經濟增長也越來越依靠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新業態。此時強調發展新經濟,體現了高層領導人對我國經濟問題的準確判斷和對世界發展趨勢的深刻把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楊瑞龍對本報記者說。
 
      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正面臨轉型的陣痛期,再讓傳統動能繼續保持過去那樣的高增長,不符合經濟規律。新經濟的異軍突起,能夠形成新的“S形曲線”,帶動起中國經濟新的動能,引領新一輪的持續增長。
 
      專家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新經濟,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脈相承的。“發展新經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楊瑞龍說,“在我看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有三大效應: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創新能力,實現經濟結構調整。新經濟在這三個方面都能發揮關鍵作用。”
 
      新經濟具有豐富內涵
 
      那么,新經濟到底包含哪些內容呢?3月16日,李克強會見中外記者并回答提問時表示,新經濟的覆蓋面很廣泛、內涵很豐富,它涉及一、二、三產業,不僅僅是指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以及電子商 務等新興服務業和新業態,也包括工業當中的智能制造、大規模的定制化生產等,還涉及到一產當中有利于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股份合作社,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等。由此可見,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指的新經濟,已經超越了這一概念最初的范疇,而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和更廣闊的范圍。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部主任賈晉京認為,新經濟可以看作是經濟運行方式中的創新因素。“新經濟‘新’就新在同時強調了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兩方面的‘新’,而不只涉及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賈晉京說,“中國經濟要想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必須依靠‘雙輪驅動’:以轉型升級激活傳統產業生命力,以創業創新激發新興產業爆發力,雙輪共同發力,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事實上,新經濟已經遍布各個領域,并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從網絡購物到百度外賣、美團等O2O服務,從順風車、拼飯到“沙發客”等分享經濟,從可穿戴設備到智能家電、3D打印,從互聯網金融到綠色產業……新經濟刷新了衣食住行的美好體驗,帶動了旺盛的新消費,并與科技創新、便捷生活、節能環保等概念緊密相聯。
 
      國家統計局的一組數據顯示了新經濟的蓬勃發展態勢。今年1—2月份,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0%和7.1%,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3.6和1.7個百分點;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1.1%,占全部投資比重為61.0%;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8.8%,增速比全部投資快8.6個百分點;全國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27.2%,其中,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25.4%,增速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15.2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75.9%,智能電視增長28.5%,智能手機增長18.6%,工業機器人增長17.7%,環境污染防治專用設備增長21.8%。“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新經濟呼之欲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出現積極效應。”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如是說。
 
      當我們把目光投向傳統行業,會發現它們近年來也產生了巨大的創新和變化,顯現出新經濟的活力和光彩。在全國多地,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逐漸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一支生力軍。
 
      昔日的荒山上栽滿了果樹,雞棚、豬舍在半山腰錯落分布,垂釣園、休閑亭傳來游客的笑語歡聲……河北唐山市施家營村的山緣家庭農場,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春日景象。山緣家庭農場董事長王慶山介紹,自2007年開始建設農場,著力打造集養殖采摘、垂釣觀光、餐飲住宿于一體的生態旅游園區,如今,農場已完成投資1200萬元,年接待旅客1.2萬人次,不僅為農戶每年提供15萬元的土地流轉金,還有效解決了60余人的就業問題。
 
      “新經濟為傳統企業創新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報喜鳥集團董事長吳志澤對本報記者說,“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制造等技術創新,激發傳統行業產生新的商業模式,也使得資源配置更加高效,企業生產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2015年上半年,我們的第一條智能化生產線改造完成,實現‘個性化縫制不降低品質,單件流不降低效率’。依托智能制造和社會化營銷,私人定制業務快速發展,2015年銷售額近5億元。未來5年內,定制業務預計將占到整個銷售額的30%-50%。”吳志澤說,“傳統制造企業只有不斷創新,推動生產經營模式轉型升級,才能抓住新經濟帶來的歷史機遇。”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