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代市場體系建設
6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實施“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方便創業創新;部署運用大數據優化政府服務和監管,提高行政效能。會議認為,推行“三證合一”,將工商、質監、稅務分別核發證照,改為由工商部門一次性核發營業執照,是商事登記制度的重大改革,可以進一步便利企業注冊,持續推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會議強調,要簡化程序,實行“一次申請、一口受理、一套材料、一表登記”,不重復填報、提交材料。積極推進全程電子化操作,實現部門間信息互聯互通、檔案互認,做到方便透明。在今年底前確保實現“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在全國推開,過渡期內老證照繼續有效,讓群眾得實惠。
會議指出,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是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有效手段。會議確定,一是加快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推動政府信息開放共享,凡事關群眾辦事的程序和要求,凡依法應予公開的政務信息,都要上網公開。用好網絡等新媒體,為企業和群眾服務。二是推進市場主體信息公示,依法及時上網公開行政許可、處罰等信息,建設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推動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詢,建立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大力發展信用服務業。三是在環保、食品藥品安全等重點領域引入大數據監管,主動查究違法違規行為。用政務“云”提升政府服務和監管效率、造福廣大群眾。
國務院批轉《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總體方案》。國務院日前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制定的《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總體方案》。《方案》明確,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共18位,包括五個部分,分別是1位登記管理部門代碼、1位機構類別代碼、6位登記管理機關行政區劃碼、9位主體標識碼(組織機構代碼)和1位校驗碼。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可最大限度與現有各類機構代碼實現兼容,也有利于社會識別機構類別、注冊地和登記管理部門等信息。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覆蓋所有法人和其他組織,一經發放,終身不變。《方案》提出,采取“預賦碼段、實時賦碼、及時回傳”的賦碼方式,由組織機構代碼管理部門預賦主體標識碼碼段,登記管理部門向法人和其他組織實時賦碼,賦碼后將相關信息及時向社會公開,并回傳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庫,與其他部門共享。
《方案》要求,工商部門自2015年10月1日起實施,實現“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其他登記管理部門在2015年底前實施。《方案》實施后,不再發放現有注冊登記碼和組織機構代碼;對新設立的法人和其他組織,在注冊登記時一次性發放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和登記證照;對已設立的法人和其他組織,原則上在2017年底前完成代碼和證照轉換,舊證照在過渡期內繼續有效。發放、換發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和登記證照不得收取費用。
二、金融體制改革
6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設立中國保險投資基金,以金融創新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會議認為,改革商業保險資金運用方式,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市場需求,有利于保險業創新增效,也可以帶動社會有效投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會議確定,按照市場化專業化運作和商業可持續原則,設立中國保險投資基金。基金采取有限合伙制,規模為3000億元,主要向保險機構募集,并以股權、債權方式開展直接投資或作為母基金投入國內外各類投資基金,主要投向棚戶區改造、城市基礎設施、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交通設施等建設,以及“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重大項目等。用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打造公共產品和服務的經濟新引擎。
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借鑒國際經驗,刪除了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比例不得超過75%的規定,將存貸比由法定監管指標轉為流動性監測指標。這有利于完善金融傳導機制,增強金融機構擴大“三農”、小微企業等貸款的能力。會議決定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關于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國務院辦公廳日前轉發銀監會《關于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從準入條件、許可程序、穩健發展、加強監管等方面,對進一步推動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做出部署,標志著民營銀行受理全面開閘,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和機構類型已全部開放。《指導意見》在加強監管前提下,積極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提高審批效率,激發民營經濟活力。銀監會將正式依法對合格的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的申請進行受理。《指導意見》將“有承擔剩余風險的制度安排”作為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的原則之一,即銀行要訂立“生前遺囑”,也就是銀行必須事前明確,出現危機之后,先由股東自我救助,努力恢復正常經營;如果全面恢復正常經營無望,應該通過業務模塊分拆等方式,確保其主要服務功能得以持續。
人民銀行決定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并下調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有針對性地對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以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結構調整。(1)對“三農”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2)對“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3)降低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率3個百分點,進一步鼓勵其發揮好提高企業資金運用效率的作用。同時,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以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8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交通銀行深化改革方案獲批。交通銀行6月16日發布公告稱:國務院已批準交通銀行的深化改革方案,交通銀行方案要求,完善中國特色的大型商業銀行治理機制,堅持國有控股地位,優化股權結構,探索引入民營資本,積極發揮戰略投資者作用,探索高管層和員工持股制度;完善授權經營制度,激發體制機制活力,更好發揮董事會、高管層和監事會作用;深化用人、薪酬和考核機制改革,落實風險責任制,強化企業內部監督,推進事業部制等內部配套改革。
三、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簽署儀式舉行。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簽署儀式在北京舉行。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財長或授權代表出席了簽署儀式,其中已通過國內審批程序的50個國家正式簽署《協定》,其他尚未通過國內審批程序的意向創始成員國見證簽署儀式。根據《協定》規定,此次未簽署協定的意向創始成員國可在年底前簽署。
中國澳大利亞簽署自貿協定。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與澳大利亞貿易與投資部長安德魯·羅布6月17日分別代表兩國政府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中澳自貿協定在內容上涵蓋貨物、服務、投資等十幾個領域,實現了“全面、高質量和利益平衡”的目標,是我國與其他國家迄今已商簽的貿易投資自由化整體水平最高的自貿協定之一。
我國放開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的外資股比限制。工信部近日發布《關于放開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經營類電子商務)外資股比限制的通告》,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放開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的外資股比限制,外資持股比例可至100%。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是電信增值業務的一種,需向政府申請增值電信業務許可,主要指經營類電子商務。今年1月,工信部發布通告,決定在上海自貿區內試點放開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的外資股權比例限制,此次則將范圍擴至全國。
四、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80%。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6月30日對外發布《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4》。《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底,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合計達到8.42億人,其中2.29億人領取基本養老金。在我國人口總數中,剔除16歲以下少年兒童和在校學生等群體,符合參保條件的人數約為10.5億人。據此判斷,目前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總體覆蓋率已到80%左右。
五、地方改革
廣西自治區公布首份政府部門權責清單。6月2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向社會公布第一批自治區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同時公布的還有責任清單。此次公布權力清單的發改、民政、工商等14個區直部門梳理出2751項權力事項,按照“法無授權不可為”的要求,共取消、下放、轉移和整合部門權力事項1505項,精簡權力事項比例達54.7%。對清理后的權力事項,按廣西壯族自治區級保留權力事項、明確主要實行屬地管理的事項、共性權力事項三個部分編制權力清單。廣西壯族自治區責任清單由部門職責、與相關部門的職責邊界、公共服務事項、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四部分組成。其中,14個部門明確主要職責227項,細化明確具體工作事項1232項。
云南省發布《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是為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打破行業壟斷和市場壁壘,切實降低準入門檻,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營造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投資環境,盤活存量、用好增量,調結構、補短板,服務國家和云南省生產力布局,促進重點領域建設,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意見》要求全省各州、市政府(滇中產業新區管委會)和省直有關部門,應按照非禁即入的基本原則,創造平等投資機會,創新投資運營機制,擴大社會資本投資途徑,優化政府投資使用方向和方式,發揮引導帶動作用,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發揮價格杠桿作用。《意見》中提到的重點領域包括生態環保、農業水利、市政基礎設施、交通、能源設施、信息和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