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不穩,結構優化就會落為空談。但不改變工業“一柱擎天”和結構單一的“二人轉”產業體系,穩增長又談何容易?
遼寧省委書記李希說:“要準確把握領會總書記講話精神,將‘四個著力’貫穿到遼寧振興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當中,堅定不移地追求有質量、有效益的實實在在的增長,堅定不移地追求有利于結構調整、民生改善的增長。”
遼寧正在演算著調結構的“加減乘除”。
今年,遼寧省安排了20億元建立產業結構調整股權(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以后逐步擴大到100億元規模。“穩增長”之牌,與當年擴張規模有著質的變化,新推出274個重大項目,集中在打基礎和優結構兩個方面布局謀篇。淘汰落后產能和體制機制改革也在穩步推進。
以結構調整對沖穩增長壓力顯出成效。與一季度相比,遼寧省二季度降幅正在收窄,筑底企穩,產業結構調整效果也在顯現。以機床行業為例,今年1至5月份,遼寧省金屬切削機床產量下降,但數控機床產量同比上升,總量居全國第一。
“經濟增速下滑,我們壓力很大。”遼寧省委常委、大連市委書記唐軍說,“但是招商選資不能撿到籃子里都是菜,衡量的尺子,就是能不能優化結構。”
當前遼寧經濟好比是在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木上做體操,無論哪一邊失重,都會跌落。
遼寧省委副書記、沈陽市委書記曾維說:“如果說前十年振興,更多是通過投資做大總量的話,那么新十年振興,就必須在保持合理有效投資同時,通過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合理增長。”
遼寧經濟遭遇的困難,更多表現在曾經締造輝煌的傳統裝備制造業上。傳統產業還要不要堅守?遼寧如何尋找自己的新定位?
大乙烯、大空分……沈鼓集團為中國工業貢獻了一個又一個國產“大”裝置。“6月初,我國首套國產10萬立方米/小時制氧量空分裝置用壓縮機組性能測試完,各項指標完全符合標準。”沈鼓集團黨委書記董峰格外興奮。
10萬空分裝置,在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等新型煤化工裝置中廣泛應用,是現代化大工業必需設備,卻一直被西門子等國外企業壟斷。沈鼓拿下“大空分”,再一次打破了跨國巨頭的壟斷。
但是,沈鼓的日子并不好過。不少客戶壓縮產能,有的甚至取消項目。在遼寧,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5%。像沈鼓一樣生產“大國重器”的企業有點抬不起頭來。
“我們就只看利潤和速度指標嗎?”有著東北人直率性情的關錫友問道:“誰能替代沈飛?誰能替代沈陽機床?”
“要把裝備制造業作為重要產業,加大投入和研發力度,奮力搶占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大國和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考察企業時的殷殷重托,堅定了遼寧省將裝備制造業做大做強的信心。
一個地區的發展,必須放在國家全局中思考。從裝備神舟飛船到參建“遼寧艦”及艦載機,遼寧裝備制造業依然是共和國工業的脊梁。即使再困難,也必須堅守,這是一種責任和使命。
堅守絕非固守。沈鼓、沈陽機床、北方重工……這批當年響當當的企業正進行著“二次創業”:它們從機械制造向智能制造轉變,從單純制造向服務制造延伸,從注重國內市場轉向海外進軍。
新的力量也在萌生。坐落在沈陽渾南區深處的拓荊科技公司名不見經傳,卻是業內“隱形冠軍”,僅國家“千人計劃”里的專家就有三位。
走進公司廠房,透過密閉玻璃窗,看到技術人員在無塵狀態下調試設備。這里,制造著用于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線專用全自動PECVD設備,打破了我國長期依賴進口局面。
像拓荊這樣的高成長性裝備制造企業,在遼寧還有不少。機器人、IC裝備等都在破繭而出。從老工業基地鐵西區委書記,調任高新技術開發基地渾南區委書記,閻秉哲感觸頗深:鐵西在轉型升級,渾南在創新發展,“兩條腿一起走,裝備制造業前途不可限量”。
“制造業的英雄應是全民推崇的英雄。”大連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靳國衛說,遼寧制造業不能走老路,也不要想一夜暴富。“‘中國制造2025’給遼寧帶來千載難逢的機會,這盤棋走活了,遼寧仍然是‘共和國長子’!”
6月初,遼寧經濟仍在低谷徘徊。一些地市黨政領導帶隊到深圳考察。他們本意在于招商,卻有了意外收獲。
一位參加考察的地方官員說:“我問一位深圳企業家:為什么選擇深圳落戶?他說,在深圳想找什么就能找到什么,想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培育創新體系,創造創新環境,服務創新活動,政府這只手找對了用武之地。”
對這一點,遼寧有不少課要補。從一些企業家們對過去“長官經濟”倒出的苦水可見一斑:
一些地區鋼鐵、石化行業產能過剩,有不少是政府強力推進形成的;政府給予各種政策扶持起來的一些企業“有心栽花花不開”,一些沒有被特殊關注的企業反而“無心插柳柳成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形成一個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體制機制,是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治本之策。
遼寧在變。無論是簡政放權,還是推進商事制度改革,遼寧都在奮力推進。去年下半年以來,分兩批取消調整了783項行政審批等事項,各市政府取消調整4736項行政審批等事項。
在放活市場中找辦法、找臺階、找出路,已經成為遼寧干部群眾共渡難關的重要共識。
他們甚至有這樣的設想,不但要簡政放權,還要在試點地區砍掉一些委辦局。開辟“自貿區”試驗田,建立全新市場機制。
6月24日,面對500多位來自全球各地的僑商,遼寧省省長陳求發承諾:省政府和各市縣政府將分別在今年6月底和9月底之前,公布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企業、微觀事務的干預。目前,省政府權責清單已公布。
6年前,在沈陽有過一次投資失敗經歷的僑企怡海集團,如今又回到沈陽。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琳達說,遼寧投資環境正在好轉,加上本有的產業和資源優勢,“讓我無法割舍。”
放權,并不等于做“甩手掌柜”,政府該出手時就出手。
遼寧省發改委副主任劉始杰最近正忙著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一些實實在在支持。大連西姆集團具有豐富海外市場經驗,想為遼寧企業走出去建一個網絡平臺,又擔心企業行為得不到信任。得知情況后,遼寧省發改委立刻表示支持,“通過政府搭橋,這個平臺更容易發揮作用,這也是政府該干的事”,劉始杰說。
要想穩住增長,單在項目上做文章,只能解一時之憂。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才能解長遠之憂——這成為遼寧全省的共識。
財政一再吃緊,遼寧的民生支出該安放在怎樣的位置上?
上半年,遼寧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降22.7%,但與居民生活相關的各項支出保持增長。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8.3%。
越是困難,政府越要勒緊褲帶過緊日子,把錢花在民生工程上。
在撫順市采煤沉陷區安置房項目工地,近30萬平方米的區域上,一座座高樓正拔地而起,建成后將有6499戶居民入住新家。沈陽正對全市80個小區實施暖房子工程,工程面積達800萬平方米。今年冬天,這些居民將不再受寒冷之苦。
今年,遼寧還將繼續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新增21萬套住房,其中棚戶區改造19.1萬套。
上半年遼寧省新增就業2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大大超過GDP增速。
遼寧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盧松說,不少人聽了東北下滑的數據確實有些擔心。但到遼寧來看一看,百姓生活并沒有受到多大影響。這是我們的底線,更是戰勝困難的底氣。
上世紀90年代,閻秉哲在沈陽市政府工作。他三天兩頭到鐵西區去“救火”。“那時,真是困難呀,大批下崗工人堵馬路。”
閻秉哲說:“現在也有困難,但不可同日而語。牢牢托住民生的底線,經濟增長出現一些起伏,也不會驚慌失措,改革和結構調整也有了時間和空間。這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基石。”
抓民生就是促發展。為破解就業壓力,政府鼓勵大眾創業開辟新的就業通道。在沈陽渾南電子商務大廈,記者在淘寶大學易瑪培訓中心看到,來這里培訓的人摩肩接踵。
“電商人才培訓已經成為民生工程。”校長孫曉曦說,政府以低價提供了2000平方米的寫字樓,作為培訓場地和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已有3000多人接受了培訓。
“都說東北缺乏電商熱情,只是沒有被點燃。”孫曉曦說,就在這座大樓里,為給新電商的貨物拍照掛到網上店鋪里,幾乎每個月都會摁壞一部相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針”。
形勢越是復雜,越要有堅忍不拔的勇氣;任務越是艱巨,越要有攻堅必勝的信心。老工業基地振興絕非一蹴而就,需要臥薪嘗膽。保住民生、改善民生,我們就如同站在大地上的巨人安泰,永遠有著用之不竭的力量?。ㄓ浾呲w承、徐揚、陳夢陽、石慶偉、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