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市正在研究并將實施違建強拆費用追償等機制。以后,違建當事人不僅違建要被拆除,還要承擔拆除違建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同時,個人違建行為還要納入銀行的征信系統,被劃入信用“黑名單”。北京晨報記者昨日從市打違專指辦獲悉,北京市加大打擊違建力度,今年下半年全市追加了500萬平方米拆除違建任務量,預計2014年拆除總量將達到1491萬平方米。
新生違建拆3000余處
據北京市打違專指辦介紹,從去年3月28日開展治理違法用地違法建設專項行動以來,全市對于新發生的違法建設,要求各區縣必須在發現后一周內拆除。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14日,全市累計拆除新生違法建設3025處、60萬平方米。另外,今年以來,全市拆除違建1萬處,面積1086萬平方米,提前實現了全年拆除1000萬平方米違建的任務目標。
北京市還專門建立了市級違法建設總臺賬,臺賬匯總了北京全市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詳細信息,內容具體到了違建的地點、面積、經營性質和責任人等。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各區縣上賬的違法建設,累計共有17萬處、4487萬平方米。
今年拆違目標提前完成后,全市結合APEC會議召開,營造良好會議環境的需要,再次明確下半年追加500萬平方米拆除任務量。截止到9月14日,全市2014年下半年臺賬共計4178處、529萬平方米;預計2014年拆除總量將達到1491萬平方米,超過2013年拆除總量227萬平方米。
“地眼”抓違建準確率高
在發現違建方面,北京拿出了網格員巡查、群眾舉報、媒體曝光和衛星監測的四大舉措。
北京市打違專指辦負責人介紹,從去年開始,全市陸續對衛星拍攝周期和底圖核對工作進行了調整升級。周期調整為一個月一次,監測數據衛片升級實現部分彩色顯示,增加了高度識別,加大了辨識違建的準確度。
如果說衛星是發現違建的“天眼”,那么新近使用的街景拍攝技術就可以稱之為“地眼”。北京市打違專指辦負責人表示,街景查違輔助系統正式運行后,全市將通過采集車采集的數據,逐步建立起被拍攝建筑物的“歷史”影像數據庫,通過時間軸選擇,可以直接查詢同一地點或者同一建筑物的歷史變化過程及具體影像,實現全面追蹤和監測違建建設過程(如圖)。同時,該數據庫也將對各區縣開放查詢,提高區縣核實新生違建的準確率。
街景查違輔助系統已在實地試驗中巡查采集了300公里的街景數據,發現了18處新生違建,其中正在施工的12處,完成主體工程的6處,準確率達到100%。
蓋違建將進信用黑名單
另外,北京市正在研究并將實施的違建強拆費用追償和適用代履行、立即代履行拆除違建機制,將成為震懾破壞者的“打虎棒”。以后,除了違建被拆除,違建當事人還要承擔拆除違建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其個人違建行為也會被納入銀行的征信系統,劃入信用“黑名單”,信用記錄會受到直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