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信用建設 >  信用資訊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入全面深化推進新階段
【添加時間:2017-02-05 】   來源:中國改革報 分享:

      貫徹落實信用體系建設三個改革性文件視頻會議在京召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對政務誠信建設、個人誠信建設和電子商務領域誠信建設做出重要部署
 
      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等9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全面加強電子商務領域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這是繼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個人誠信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之后,出臺的第三個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密切相關的重要改革文件。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如何將上述改革文件落到實處,成為各部門各地區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當務之急。1月18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貫徹落實信用體系建設三個改革性文件視頻會議上表示,“近期,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9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三個改革文件已經出臺,標志著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入全面深化推進的新階段。各地、各部門必須高度重視,深入學習領會文件精神,切實把握重點,全面推進落實。”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出席會議。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范恒山主持會議。
 
      政務誠信建設應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連維良表示,政府無信,則權威不立。政務誠信是社會信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信用建設的基礎和關鍵。推進社會信用建設,必須首先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做到“六重六加強”。
 
      “六重”即“重示范、重記錄、重督導、重懲戒、重考評、重教育”。一是重示范。讓社會講誠信,政府首先要講誠信。政府是各類社會主體的表率,公務員群體是所有社會成員的表率。各級政府部門、公務員要帶頭作出信用承諾,在履職過程中自覺接受信用監督,充分發揮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
 
      二是重記錄。要依托全國和各地方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形成歸集政務失信記錄的信息共享機制,及時從紀檢、司法、人社及各政府部門歸集司法判決、行政處罰、紀律處分、問責處理等四大類政務失信信息。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部門在評優評先、職務晉升中查詢信用記錄和信用檔案。“這是一項創新工作,必須引入信用服務機構、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第三方機構來參與。”連維良說。
 
      三是重督導。要探索構建以信用為核心、全方位、廣泛有效的政務誠信監督體系,“縱向”上,要加強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政務誠信監督檢查,實施政務誠信考核評價。“橫向”上,各級政府要依法接受同級人大的監督,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同時,要建立社會監督和第三方機構評估機制,實施區域政務誠信大數據監測預警。
 
      四是重懲戒。要加大對各級政府部門和公務員失信行為的懲戒和曝光力度。對存在失信行為的政府部門,要依規取消參加各類榮譽評選資格,予以公開通報批評,對造成政務失信行為的主要負責人依法依規追究責任。依托“信用中國”網站及各地方信用網站,依法依規逐步公開各級人民政府和公務員政務失信記錄,條件成熟時可向社會公開發布各地政府誠信狀況和誠信水平。要對社會關注度高、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政務失信易發多發領域進行重點整治。
 
      五是重考評。要聯合開展政務誠信狀況評價,將政務誠信作為城市信用狀況監測的重要考核因素。把政府和公務員政務誠信建設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實行年度政務誠信狀況考評。在改革試點、項目投資、社會管理等政策領域和績效考核中應用政務誠信評價結果。對存在政務失信記錄的公務員,按照相關規定采取限制評優評先等處理措施。
 
      六是重教育。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開展公務員誠信、守法和道德教育,編制公務員誠信手冊,將信用建設納入公務員培訓和領導干部進修課程,加強公務員信用知識學習,提升公務員信用意識。
 
       “六加強”是加強政府采購誠信建設、加強PPP領域誠信建設、加強招投標誠信建設、加強招商引資誠信建設、加強地方政府債務誠信建設、加強街道鄉鎮誠信建設。
 
       一是加強政府采購領域政務誠信建設。在政府采購領域,政府部門作為采購方,不欠款、不毀約,是恪守市場公平、維護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關鍵。要建立政務誠信責任制,完善政府采購管理交易系統,加強對采購人信用監管,依法處理、曝光和懲戒政府部門在采購活動中的違法違規失信行為。
 
      二是加強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領域政務誠信建設。PPP項目合作年限長,一般是10年最高可到30年。項目能否順利推進,能否打消社會資本的疑慮和猶豫,保持項目的可持續性,政務誠信顯得尤為重要。要建立政府誠信監管機制,建立健全政府在項目合作中的失信違約記錄登記、披露和管理制度,明確政府誠信職責,建立項目責任回溯機制。
 
      三是加強招標投標領域政務誠信建設。招標投標領域是市場主體高度關注的領域,也是政務誠信建設亟需加強的領域。要建立招標投標信用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體系,探索建立政府信用第三方報告制度。政府部門要主動公開信用狀況,引入第三方征信機構在招投標時,向社會公開政府信用評估報告。
 
      四是加強招商引資領域政務誠信建設。要規范地方人民政府招商引資行為,認真履行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和簽訂的各類合同、協議,不得以政府換屆、相關責任人更替等理由毀約。建立政府在招商引資的信用承諾制度,依法懲戒因以政府換屆、相關責任人更替等理由毀約的失信行為。
 
      五是加強地方政府債務領域政務誠信建設。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評級制度,健全地方政府債務監管體系,建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應急處置機制以及責任追究機制。
 
      六是加強街道鄉鎮政務誠信建設。建立街道鄉鎮信用公開承諾制度,確保公共服務領域承諾事項及優惠政策能順利落實,把工作守信踐諾情況納入街道和鄉鎮績效考核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誠信街道和誠信鄉鎮創建活動。
 
       個人誠信建設應重在增強社會成員誠信意識
 
      連維良指出,個人是社會的“細胞”,個人誠信體系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增強社會成員誠信意識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加強個人誠信建設,要做到“四抓四重”。
 
       “四抓”即“抓典型、抓教育、抓記錄、抓獎懲”。一是抓典型。要樹立個人誠信領域的誠實守信和嚴重失信典型,通過主流媒體跟蹤報道守信和失信典型事件,通過“信用中國”、地方政府及地方誠信門戶網站向社會發布典型案例。
 
      二是抓教育。要將誠信教育貫穿公民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要積極將誠信教育納入中小學和高等院校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內容。
 
      三是抓記錄。加快建立會計、審計、評估、律師、導游等14類重點執業人員的誠信記錄,實現及時動態更新。特別是對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生態環保、知識產權、電子商務、志愿服務、金融服務等重點領域的相關人員行為記錄要著力完善。
 
       四是抓獎懲。要在教育、就業、創業等重點領域建立聯合激勵機制,會同有關部門簽訂聯合激勵合作備忘錄,對守信者給予重點支持和優先便利服務。要將嚴重失信個人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對嚴重個人失信行為實施聯合懲戒。要鼓勵各類主體對嚴重失信個人采取差別化服務。要將嚴重失信記錄,推送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向社會公開,推動實施市場性、社會性的約束和懲戒。
 
       “四重”即“重實名、重安全、重修復、重服務”。一是重實名。以公民身份號碼制度為基礎,推進所有公民統一身份證登記指紋信息和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確保個人身份識別信息的唯一性。要下大力氣保證互聯網、電信、金融、快遞物流等領域實名認證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二是重安全。重點加強對個人信用信息、隱私安全的保護。要加大對相關政府部門及信用服務機構監管力度,明確個人信用信息查詢使用權限和程序。加快推進個人隱私保護立法,對泄漏、非法販賣、竊取、采集、加工、使用個人隱私等違法行為加大監管處罰打擊力度。
 
        三是重修復。建立個人信用信息糾錯、修復機制,制定個人信用信息異議處理、行政復議、訴訟管理制度及操作細則。對未成年人、對非主觀故意非惡意的失信者,要以教育為主,提供改過自新、恢復信用的機會和環境。
 
       四是重服務。鼓勵地方政府以公益性、屬地化服務為原則,加快建設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一體化的個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制定統一的個人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分類標準和共享交換規范,建立個人公共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逐步建立互聯、互通、互查機制,為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提供服務。有條件的地區應建立個人公共信用信息與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互聯共享機制,并向個人征信機構提供服務。
 
      電子商務誠信建設應著重利用大數據協同監管
 
       連維良強調,電子商務的誠信缺失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誠信機制的全面建立勢在必行。加強電子商務領域誠信體系建設,關鍵要“五抓五推進”。
 
        “五抓”即抓信用記錄、抓信息共享、抓大數據評價、抓協同監管、抓聯合懲戒。一是抓信用記錄建設。要圍繞電子商務全流程,建立網絡交易相關的各類主體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重點要以實名注冊信息為基礎,及時將惡意評價、惡意刷單、虛假廣告、假冒偽劣、價格欺詐等失信行為記錄納入信用檔案。
 
       二是抓信用信息共享。要依托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依法歸集電子商務領域信用信息,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和跨線上線下共享共用、互認互通。共享平臺要與電商平臺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同時,鼓勵電商平臺、快遞物流企業、社會征信機構之間建立市場化、社會化的信息共享機制,真正匯聚成電子商務領域的信用大數據。
 
      三是抓大數據評價。支持和鼓勵社會征信機構運用大數據手段,對電商平臺、電商經營者、快遞物流企業以及相關從業人員進行信用評價,獨立、客觀地揭示信用風險。
 
      四是抓協同監管。政府部門之間要加強協同配合,特別是商務、工商、網信、公安、交通、人行、質檢、食藥、郵政等部門應加強協作,推進線上監管與線下監管相銜接。同時,充分發揮電商平臺對經營者的監督和管理作用,發揮社會征信機構在行業信用建設和信用監管中的作用,發揮廣大消費者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推動形成社會共治的局面。
 
       五是抓聯合獎懲。在重點領域建立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電子商務首當其沖。此前對刷單炒信的惡意失信,已經有8個部門、8家平臺共同參與的一個聯合行動機制,要認真落實好。
 
      “五推進”即推進實名登記和認證、推進事前信用承諾、推進產品信息溯源、推進網絡交易評價、推進權益保護。一是推進實名登記和認證。不論是企業和其他法人,還是自然人,從事電子商務經營,都要進行實名登記,準確記錄身份信息。這是電子商務誠信建設的基石。務必要督促電商平臺落實好這項制度。
 
      二是推進事前信用承諾。要推動主要的電商經營者向社會作出公開的信用承諾,包括質量、品牌、價格、服務、物流等各方面。這既便于社會監督,也有利于加強經營者誠信意識教育。
 
       三是推進產品信息溯源。要建立來源可追、去向可查、責任可究的全程追溯體系。發現問題,可以快速追蹤定位,一查到底。
 
       四是推進網絡交易評價。要督促電商平臺進一步完善對交易主體的大數據信用評價,化解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降低電子商務領域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五是推進權益保護。在加強電子商務誠信建設的同時,要注重對電商經營者商業秘密、消費者個人隱私的保護,注重保護商品交易、網絡支付等敏感信息的安全。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