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市場經濟秩序
市場秩序是市場運行中必須遵循的一切規則和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市場進出秩序、市場競爭秩序、市場交易秩序等。規范、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就是要完善、健全市場規則和法律規范,整治各種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現象和行為,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經濟運行環境。
(二)為什么要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1.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以信用關系的日益透明和不斷擴大為基礎的,沒有信用就沒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秩序,信用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石,建立有中國特色并與國際接軌的社會信用體系,有利于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有利于促進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誠信意識和道德水準,營造和諧信任的社會環境;有利于依托良好的信用基礎和市場秩序,促進資本的流動和重組,建立現代產權制度;有利于優化我國的投資和貿易環境,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有效防范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各類交易風險,擴大對外開放和信用交易規模,進而推動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文明進步。
2.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必要性
(1)是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完善的市場體系和規范的市場秩序關系到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能否起基礎性作用,當前市場體系不建全、零散和市場秩序混亂的現狀客觀上要求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必須整頓和規范經濟秩序。
(2)是市場經濟順利進行和良性循環的客觀要求。不良的市場秩序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制假售假、偷逃騙稅屢禁不止。工程建設虛假招投標、質量低劣等突出問題不僅嚴重影響國民經濟健康運行,給國家、企業和人民群眾利益造成重大損害,而且造成投資環境惡化、社會道德水準下降、敗壞國家信譽,必須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3)是經濟全球化和與WTO接軌的客觀要求。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秩序是我國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的需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對國際貿易的依賴程度已較高。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秩序是我國適應日益加深的對外開放形勢的需要,對于促進出口、有效地解決貿易爭端、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十分必要。
(4)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意義重大。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有利于市場基礎性作用的充分發揮,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有利于國民經濟健康運行,維護國家、企業和人民群眾的利益;有利于建立良好市場環境、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有利于建設良好投資環境,樹立對外開放的良好形象,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全面推進社會文明進步,實現全面小康奮斗目標。
(三)怎樣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1.加快政府機構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推進依法行政,積極正確履行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職能。
2.依法治市。要建立健全市場法律、法規體系,強化執法監管,加大對各種破壞市場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
3.以德治市。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及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教育,努力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思想道德體系和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社會信用制度。
4.建立健全以行業自律、新聞監督、群眾參與為主要內容的社會監督體系,重視和發揮廣大群眾、傳媒及商會行業協會等組織的監督約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