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1974年出生于江蘇省宿遷市來龍鎮光明村,大學畢業后白手起家開始創業。2014年,劉強東創辦的京東商城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如今,京東已經成了國內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
對于宿遷,劉強東有著不一樣的家鄉情懷,這些年這位電商巨頭和家鄉的“走動”一直很頻繁,他用電商改變了家鄉,演繹出了一家企業與一個城市共同成長的故事。
精彩語錄
“我覺得創業過程中每天都是很辛苦的,每天都值得刻骨銘心,任何人創業都不可能隨隨便便成功。”
“99.99%的京東人跟我都一樣,來自平民的家庭,70%來自于農村,幾乎沒有任何背景,我們信守的人生就是要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大家共同努力,然后把某件事情做成,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從來不會想去走什么捷徑,也不會想坐在那兒等著天上掉餡餅。”
“我從宿遷走出來,就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走到今天,我希望把這些帶給我們所有的員工,所有員工都能跟我一樣,每天都腳踏實地工作。”
劉強東和他的21個客戶
從北京亦莊地鐵線的經海路站2號口出來,三座巨型辦公大樓映入眼簾。大樓的四周,綠樹掩映,生機盎然,整座建筑四周與外界沒有一道大門阻隔,這也象征了互聯網的開放、包容與自由。這座巨型建筑就是京東新總部大樓,劉強東花了19年打造出的“京東帝國”。
時光拉回到1998年,劉強東懷揣1.2萬元在北京中關村擺了個小柜臺,打出“京東多媒體”的招牌,代理銷售刻錄機。
2003年,非典肆虐。“我們店必須關門,大家在思考,將來怎么辦?劉強東用“絕處逢生”來形容做電商的契機。“可以說非典這個特殊時期造就了京東。”劉強東說。“有一天,我們同事無意中想到說我們在網上賣東西吧,這樣就不用跟客戶見面了。”劉強東說。初做電商,最早的一個星期一共只有21個客戶,劉強東說他都認識,直到現在大部分人還保持聯系,而且有的“客戶”還加入了京東。
在劉強東眼里,創業的每一天都刻骨銘心。“天下所有創業者都是一樣的,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很辛苦。”
當現代快報記者讓他給創業者建議和忠告時,劉強東停頓了一下,說出了12個字:腳踏實地,心懷夢想,堅持努力。
希望給老家的年輕人一份工作
在眾多互聯網富豪中,劉強東對家鄉宿遷的反哺力度可謂無出其右,既“輸血”也“造血”。劉強東每年都會抽出時間回到村里看看鄉親們。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是“老家人”,在宿遷話里,這是父老鄉親的意思。劉強東身上也能看到宿遷人的某種特質。“在宿遷,你很少看到那種想不勞而獲的人,每個人都很辛勤工作,努力為生活去奮斗。”
劉強東說:“2006年,公司做得比較大了,我們需要建呼叫中心,選址時,我覺得回老家建最好。”目前,京東在宿遷建設了京東集團全國客服中心、財務結算中心、物流管理中心等四大中心,到今年年底將有近1萬人在京東宿遷分公司工作。
劉強東的想法也很實在,“我希望能為老家的年輕人帶來一份工作,在本地的工作。因為那個年代看到無數宿遷年輕人,過完春節都要去外地打工,很辛苦,存不上什么錢,所以我想為什么不能在宿遷建一家公司,讓本地年輕人在宿遷工作,這樣生活成本可以得到大幅節約,也不用遠離家人。”
500元和76個雞蛋是慈善的初心
今年的2月28日,劉強東攜夫人章澤天回到宿遷,向宿遷市捐贈逾1億元,此外還將南京外國語學校引入到宿遷,這對于宿遷的意義比金錢更加長遠。
劉強東認為,這是為老家作出貢獻的項目,沒有任何回報的,只是希望能夠改善老家的教育環境,能夠讓孩子們得到一些公平的教育機會。
談起做慈善的初心,劉強東說,“這是骨子里的情結,我從小也是得到過無數人的幫助,1992年來北京上學的時候,村民和親戚朋友給我帶來了500塊錢和76個雞蛋。沒有大家的幫助,我就不可能到北京來讀大學,就沒有自己今天這樣的人生。我也希望更多人,能夠像我一樣,得到別人的幫助。”
企業越大,越有能力對社會盡責
除了宿遷的建設項目,劉強東在江蘇不少地方有合作項目。在昆山,京東正在建立目前為止全國最大的“亞洲一號”單體物流中心;在蘇州,京東正在打造云小鎮的項目;在南京,京東有研發隊伍,同時還投資了途牛網。
“未來,我們還將持續不斷在江蘇省進行各種各樣的落地投資,為江蘇省帶來稅收、就業、全新的技術和全新的商業模式。”劉強東說,“希望京東能夠帶動江蘇更多的企業家打開心胸,接受資本,走出去,不斷地做大,這樣才能為社會承擔更多的責任,做大的目的不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而是你企業越大,你越有更強的能力去為社會盡責任。”
我和項羽不一樣
現代快報記者:歷史上,宿遷出了個名人項羽,您的家鄉流傳著他的很多傳說,項羽沒有對您的成長產生一些影響?
劉強東:項羽的故事,不僅我們宿遷人,全國人民都很了解,都知道他的英雄氣概、重情重義,在歷史上收獲了非常多的褒獎。
現代快報記者:現在宿遷有種說法,當地人人都知道的名人只有項羽和劉強東,您是怎么看待老家人這種說法的?
劉強東:我覺得沒有任何可比性,我們之間相隔了幾千年,時代不一樣,只能說可能會有一些個性上的相同,這一點也算是宿遷人的共性,大家都比較重情守義。
現代快報記者:您經常回家鄉,在網上有一張照片,我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您挨個兒給老人們發一萬塊錢,當時為什么要這么做?
劉強東:我們老家和非常富裕的地區相比,還是比較落后的,我在那里生長了18年,很清楚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沒有一次性拿到過一萬塊錢,因為他們平時有錢也不敢花,都留著等著看病,生活比較拮據。所以我希望一次多給他們點錢,讓他們手里現金多點。
現代快報記者:未來的京東,您心里有一張什么樣的藍圖?
劉強東:我希望京東成為全世界消費者信賴的公司,一想到京東,不管是金融、保險還是網上買東西,這是一家值得信賴的企業,那就是我們成功的標志,無關于企業大小。
現代快報記者:能不能為江蘇送上寄語?
劉強東:我永遠希望我們老家江蘇發展得越來越好,老百姓生活能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