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碧桂園的發展速度引人關注。相信許多人都會好奇,這個業績翻番的千億級房企,是如何堅持并持續創造驕人業績的?
除了不斷提升產品,建老百姓買得起的好房子,碧桂園在對慈善公益、綠色環保的推動等方面同樣是行業典范。就像碧桂園在其第八次發布的可持續報告中報告寫的:我們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我們期望能肩負更多社會責任。
堅守五星 2017成為“品質管理年”
回看碧桂園的歷史,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并非一蹴而就。一個成功的企業必然是緊跟時代和行業發展的企業,不斷地突破創新,勇敢追求高質量發展。
二十多年前,“碧桂園,給您一個五星級的家”響徹大江南北,為行業樹立起華南房企的標桿;時過境遷,碧桂園對于“五星”的堅守不曾改變,“五星”也擁有了更多新內涵。
新時期,碧桂園仍然堅持用匠心做安全、美觀、經濟、適用的產品,從人性化角度出發,以嚴苛的標準從項目選址到建筑空間、戶型設計、裝修品質等多維度突破,為不同家庭提供實用的房子。2016年,碧桂園約完成超17.8萬套房的交付,裝修房交付占比達到七成,全年累計到訪交付率達95%,交付滿意率達74.4%。碧桂園物業服務在2016年提出5H服務理念,為業主提供全方位優質生活服務,打造完善的服務標準體系、服務品質管控體系。
不斷的探索和努力使碧桂園獲得社會廣泛認可,2016年共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3088.4億元,合同銷售面積約3747萬平方米,分別同比顯著增長120.3%和74.0%。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被定為是碧桂園的品質管理年。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表示,“質量和物管是碧桂園的生命線。碧桂園追求有品質的增長,而不是片面的規模增長。”這也反映了碧桂園以管控制量、優化產品為重的決心。
匯聚天下英才 擬建博士大樓
楊國強認為,“有人才有天下”。截至目前,碧桂園員工總數超10萬人,在全球范圍內共引入了超500名名校博士。預計到2018年,公司博士人數將達到1000人,碧桂園正在于順德區政府溝通,擬在北滘建一所博士大樓。
除了領導力發展項目、新員工訓練營、在職培訓等項目,碧桂園新增項目總經理培訓項目,對準項目總經理進行3個月的全脫產封閉培訓,以期培訓一批優秀的項目總經理人才。
碧桂園全集團2016年人均培訓課時98小時,認證課程1507門,認證星級講師1179人,超5700多位講師團隊上臺授課,并打造線上平臺進行互動學習,滿足集團急速發展所面對的人力需求。
保護生態環境 打造國際產能合作新城
經營二十五年,碧桂園在行業、社會中的影響力和品牌價值,只用單純的規模和利潤數字不足以衡量。在環境保護、社會公益等方面的社會責任實踐,碧桂園樣本同樣極具示范意義。
碧桂園積極推進建筑技術“SSGF(系統性建造工法)”,是碧桂園在建筑工業化方面的創新實踐,這套建造體系的核心是建筑模具一體化深化設計和全穿插施工,力求從根本上解決房子滲漏、開裂等建筑質量通病。哈爾濱(樓盤)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段忠東認為,“SSGF”采用了預制墻板、全現澆外墻等12項技術,讓房子質量更高、成本更低、建造周期更短,是一次從市場需求出發進行改革和創新的實踐,走出一條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新路子。
隨著全球暖化的日益嚴重,碧桂園對節能減排給予了更多關注。例如森林城市項目是碧桂園建造綠色生態智慧城市的開山之作。在開發過程中,相當重視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通過模仿自然沿海地區的生態環境,重建紅樹林棲息地、十片淺海灣和泥灘,并保護總計250公頃的淺水海草。森林城市致力于打造成為國際產能合作新城,有力推動了中馬友好關系的發展。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等政要多次蒞臨現場點贊,并表示森林城市將成為馬來西亞新的經濟增長重心。
授人以漁 堅持精準扶貧
社會責任是碧桂園品牌的DNA,楊國強多年的公益事業獲國家肯定,2016年10月16日,首屆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上,楊國強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獎”。截至目前,碧桂園的總公益投入逾27億元。
楊國強出資創辦的國華紀念中學,截至目前共接收了2588名處于輟學邊緣的學生。2016年6月26日,國華紀念中學校友會、校友基金正式成立。愛心不斷傳遞,曾經受助的校友們捐贈了60多萬善款,用于支持學校的慈善教育事業。2013年,碧桂園人出資創辦的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開創了校企結合辦學模式,辦學以來已有1019名貧困學生就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除了辦學,碧桂園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設計的扶貧方法大多通過提供技能培訓或創業資金等方法“造血扶貧”,使受助者在一段時間后便能脫貧自立。
碧桂園在廣東省清遠(樓盤)英德市西牛鎮的樹山村、廣西(樓盤)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陽縣橋馬片區央律村引入了“綠色產業扶貧”模式,采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農戶”的模式,引導、扶持有種植意愿、有發展條件的貧困戶,發展苗木花卉種植,拓寬農戶增收渠道,打造苗木花卉產業扶貧示范基地。樹山村項目產出已超過2000萬元,農戶戶均增收6萬元;田陽縣項目計劃總投資5000萬元,預期開發5年,每年帶動橋馬片區2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