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晚間,國內乳業龍頭伊利股份發布2016年業績報告。繼2015年營收突破600億元大關之后,2016年,伊利股份再次實現營收、凈利的雙指標增長。
據伊利股份2016年年報顯示,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06.09億元,同比增長0.41%;實現凈利潤56.69億元,同比增長21.80%。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穩坐行業第一的寶座。2016年伊利股份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26.58%,創出行業新高。
另據尼爾森零研數據顯示,報告期,公司在整體乳品市場的零售額份額為20.0%,比上年增加1.1個百分點,位居市場第一。
近年來,受經濟大環境影響,全球乳品消費低迷,需求增長緩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伊利能夠引領行業,實現逆勢增長,這背后的原因或許值得探究。
創新驅動業績增長
隨著上市公司進入年報密集發布季,國內各家乳企的年報紛紛亮相。在國內乳業行業整體業績并不算樂觀的情況下,伊利股份年報比較亮眼。2016年,伊利股份再次實現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持續上漲,領跑整個乳業行業。
伊利股份良好的業績也引來行業人士的關注。“目前,整個國內市場消費升級需求強烈,這要求企業必須適應行業發展的新形勢,向消費者提供更能滿足不同需求的、更具創新力的產品。”該人士表示,對比業內競爭對手,伊利業績的增長與其持續堅持的產品結構創新升級有很大關系。
事實上,作為中國乳業的領軍者,伊利始終以創新為引擎,從而驅動業績的增長。為了實現產品創新,伊利首先搭建了大數據雷達平臺,全方位掃描、抓取、分析消費者存留于互聯網線上線下各類場景下的海量數據,深入洞察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從而制定自身的產品戰略。
據伊利年報顯示,在其整體收入比重中,新產品的銷售收入占比達到22.7%。較上年,增加約7個百分點。“金典”、“安慕希”、“暢輕”、“金領冠”、“巧樂滋”、“甄稀”等重點產品的收入占比達到49%,較上年提升3.2個百分點。公司表示,創新已經成為驅動公司業務持續增長的源動力。
近幾年,隨著電商的發展,產品銷售渠道方面的創新也變得十分重要。企業只有不斷適應新消費時代的發展趨勢,才能增強渠道的掌控力,最終把產品變為業績。在報告期,伊利加強與線上線下零售商的戰略合作,實現了線上業務推進與線下供應鏈服務的無縫對接,在提高營銷資源投入產出效益的同時,終端門店及渠道客戶的服務能力逐步得到提升。2016年,公司電商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2%,同時,通過加快“村淘業務模式”的復制和推廣進度,進一步滿足了農村消費者的食品消費升級需求。
渠道掌控能力的提升,帶來的是產品滲透率的提高。據第三方機構凱度調研數據顯示,報告期,公司常溫液態類乳品的市場滲透率達到77.1%,比上年度提升了0.3個百分點。截至2016年年末,公司直控村級網點已達34.2萬家,比上年度提升了約2倍,市場滲透能力逐年增強。
品質獲得更多消費者認同
年報表示,“近年來,伊利一直秉承董事長潘剛提出的‘伊利即品質’的信條,繼續致力于100%安全、100%健康乳品的生產與服務,將嚴苛的質量管控標準貫穿于全球產業鏈,以高品質的產品贏得了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據了解,為了提升品質,伊利率先把質量戰略作為企業的核心戰略,明確量化和執行標準。在企業內部,伊利將質量管理工作戰略升級為“質量領先3210戰略”,聚焦“全球最優品質”,將生產世界一流產品、確保食品安全“零事件”等納入企業發展目標,持續升級全球質量管理體系。
潘剛曾表示,在企業文化層面,要把品質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要讓企業所有的人都理解和認識到品質的重要性。“把每一位員工都培養成真正的工匠,形成工匠文化,才能在工作中的每個環節都精益求精。”潘剛說。
目前,伊利建立了一套產品全程可追溯體系。據央視《經濟信息聯播》報道,伊利的每一包牛奶,從離開奶牛到離開工廠,質檢項目竟然多達1000多項,不僅在國家標準線之上提升了50%的標準制定了企業標準線,更在企業標準線之上又提升了20%的標準制定了內部控制線,其中很多標準甚至遠遠嚴于歐美國家。
而針對于母嬰等特殊的消費群體,伊利在品質的堅持上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比如,為更好了解中國母乳,為中國媽媽和寶寶提供營養和安全指導,伊利從2003年起自主研究中國母乳特點,從全國不同區域收集母乳樣本,通過多實驗室比對分析,在2007年建成中國首個母乳研究數據庫,并匯總全球母乳、母嬰營養、嬰幼兒配方等各方面研究成果,原始數據量達20000個。2016年,公司升級“伊利母嬰生態圈”戰略,借助于“伊利母嬰體驗店”模式,推動母嬰公共服務朝著國際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對于品質的堅守,讓伊利獲得了更多消費者的認同。凱度發布的《2016全球品牌足跡報告》,過去一年,88.5%的城市家庭購買伊利品牌7.8次,也就是說消費者購買伊利產品超過11億人次。
全球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伊利年報顯示,在董事長潘剛的領導下,伊利持續推動“全球織網”戰略,致力于“用全球優質資源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在歐洲,伊利打造了中國乳業目前為止規格最高的海外研發中心——伊利歐洲研發中心;在大洋洲,伊利股份建設了目前全球最大的一體化乳業基地,覆蓋科研、生產、深加工、包裝等多個領域;近年來,伊利股份還與美國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在乳品工藝、食品營養、原料供應鏈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和廣泛合作。
某券商研報表示,“伴隨著海外基地建設項目的有序推進,公司全球供應鏈體系日趨完善,并且南北半球生產基地的淡旺季互補、產供銷協同運營實踐,保障全球乳業資源供應,降低了伊利的綜合成本。全球戰略協同優勢逐漸顯現,公司的競爭力持續增強。”
伊利在國際上的努力,也讓其品牌影響力在全球不斷提升。據其2016年年報顯示,在《2016胡潤品牌榜》和BrandZ™中國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榜單中,“伊利”品牌分別連續兩年蟬聯國內食品飲料品牌榜首,品牌價值比上年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以上。
去年7月,荷蘭合作銀行發布2016年度“全球乳業20強”榜單。榜單顯示,伊利的排名躍升至全球乳業8強。這一名次不僅是中國乳制品企業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同時也是亞洲乳企迄今的最高排名,被認為是中國正式邁入全球乳業強國和改寫全球乳業格局的重要標志。
今年3月份伊利再次收到兩份大禮。消息顯示,在2017年度Brand Finance全球乳制品品牌價值排行榜中,伊利品牌強度指數位居全球第一;在2017年度BrandZ™中國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榜單中,伊利同樣強勢登頂,蟬聯食品類品牌價值第一。
伊利表示,“2017年公司在執行質量領先戰略的基礎上,將整合品牌資源、以創新驅動業務發展,精耕渠道、優化供應鏈,并且積極拓展國際業務,持續打造行業龍頭領先的綜合競爭力。”
業內專家表示,面對當下復雜的經濟形勢,伊利成熟的戰略管理能力和持續穩健的業績表現,已經展現出遠超行業的卓越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