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專家呼吁建立信用擴張的新機制
【添加時間:2019-02-28 】   來源:經濟觀察網 分享:

thumb_650_305_1551318138852.jpg

“展望2019年的中國宏觀經濟,價格水平處于較低水平,實體經濟仍面臨總需求不足的挑戰,然而資產價格面臨向上調整的機會。”2月27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發布《2018年第四季度宏觀政策報告》(下稱《報告》),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就接下來宏觀政策需要做出的調整進行分析。


  張斌直言,中國經濟面臨總需求不足和經濟破位下行風險。當前應對經濟下行的政策手段,從數量上看不足以彌補傳統信用擴張渠道的缺口,從機制上看也不能確立新的信用擴張渠道。信用擴張不能盡快恢復,中國經濟會破位下行,債務風險會重新突顯。保住前期化解金融風險的政策成果,同時避免經濟破位下行,需要建立信用擴張的新機制。


  要想建立信用擴張新機制,就需要了解中國信用擴張的基本事實。根據《報告》,首先,從信用創造工具角度看,新增國內信用的主體部分是債務融資。2012-2018年期間累計新增債務在全部信用增量中的占比97.3%;非金融企業股票融資占比2.7%。


  其次,從信用創造金融中介角度看,新增國內信用從銀行部門轉向證券市場和非銀行金融機構。2012年,信用擴張增量的73.3%來自銀行,剩余部分來自證券市場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此后銀行在信用擴張增量中的占比持續下降,2018年下降至45.7%;證券市場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在信用擴張增量中的占比提升至54.3%。


  再者,從信用創造的融資主體角度看,新增信用擴張融資主體越來越向政府和住戶部門轉移。2012-2018年,融資的部門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2012年企業、居民和政府在新增信用中的占比分別是75%、15%和10%;2018年企業、政府和居民在新增信用中的占比達到了38%、30%和31%。


  最后,2018年表外業務大幅收縮帶來了社會融資增量的下降。表外業務增量從2017年的3.59萬億下降到2018年的-2.93萬億,全社會社融增量則從2017年27.9萬億下降到2018年24.5萬億。


  與此同時,信用擴張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亦值得關注。《報告》指出,中國2012年以來的信用擴張總量不過度,結構問題突出。一是融資主體錯位,企業代替政府為商業回報率較差的公益和準公益類基建項目融資,這不僅帶來了債務成本過高,還給金融體系帶來了巨大風險;二是企業的權益類融資占比過低,過度依賴債務融資,長期限、高風險的經營活動得不到恰當融資;三是家庭部門金融投資工具不匹配,居民的金融財富過度集中在貨幣和銀行存款以及類似銀行存款的代客理財產品,證券類金融資產偏低,最突出的缺口是養老保險金融資產比例過低。


  提及如何建立信用擴張的新機制?張斌表示,在機制設計上為新增公益和準公益類基建投資做出合理融資安排,將地方政府平臺的公益和準公益類項目形成的歷史債務置換為政府債務;在保持寬松貨幣政策環境的同時,把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落到實處,以權益類REITs為代表的權益類金融產品、專業投資機構以及相關金融基礎設施的發展要打開前門;最后,改善人口流入城市的住宅用地供給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房地產企業融資條件。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