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獲悉,為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減負、公平競爭等問題,有關部門正研究制定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相關文件,還將明確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的規范化機制,切實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
民營企業融資狀況仍待改善
有據數據顯示,民營企業融資狀況仍待改善。今年一季度信用債新增違約主體18家,4月新增2家。從違約率來看,今年一季度末,信用債整體累計違約率約為0.8%,相較于2018年一季度末及2018年年末分別上升約0.5和0.1個百分點。而分企業性質來看,今年一季度末,民營企業信用債累計違約率約為5.1%,較2018年一季度末及2018年年末分別上升約3.5和1.2個百分點。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課題組22日發布的《民營大企業發展情況調查》報告顯示,民營大企業對今年發展形勢預測總體上中性趨穩偏好,但融資問題仍需特別加以關注。
該調查報告為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課題組,于3月中旬在中國企業500強以及制造業、服務業企業500強范圍內,對民營企業發展情況實施的問卷調查。
第一,民營大企業對今年發展形勢預測總體上中性趨穩偏好。
第二,關于扶持民營企業發展“要抓好6個方面政策舉措落實”的重大部署均在落實之中,落實成效有較大差異。
第三,人的因素從內部與外部共同制約著企業發展。一方面,人才支撐不足是企業發展內部關鍵短板;另一方面,人力成本上升是阻礙企業發展的外部突出因素。
第四,減負是民營企業普遍性政策訴求。民營企業最為需要的支持政策是“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其次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再次是“建設公平競爭環境”。被調查民營大企業對上述三個方面扶持政策的提及率都超過了50%。“放寬市場準入和限制”和“完善政策執行方式”分居第四與第五位。
第五,民營企業融資問題。一方面,被調查民營大企業感知“融資難融資貴”有所緩解的比例不足四成;另一方面,有近3/4的企業希望政府能夠“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說明民營企業對融資支持確實有著迫切共性需求。
多家研究機構認為,預計央行在下一步會著力改善政策傳導效率等。未來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央行“定向降準”的可能性正逐漸上升。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認為,緩解民營企業發展的困境下一步應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一是加快落實競爭中立,實現所有制中性。包括加快國有企業去行政化,加快清理不利于不同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的政策與法律,真正做到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實現市場準入,并在稅收與非稅負擔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二是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加快金融與資本市場發展。包括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普惠金融機構、完善金融機構考核體系、創新中小企業增信工具,引導更多資金流向中小企業,拓寬股權與債券融資渠道以提高間接融資比重。
三是建立健全服務民營企業發展的社會支撐體系。包括做好民營企業健康檢查,加強關于民營企業與企業家的正面宣傳,建立長效化知識產權保護維權機制,要實現企業信用評級的公平公正,妥善處理民營企業在制度不健全階段發展中產生的歷史遺留問題。
四是促進民營企業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包括引導企業自發提升變革與創新驅動力;推動民營企業積極與科研院所等研發機構合作,搭建開放式研發平臺;鼓勵積極對表對標向優秀企業學習,不斷提高管理與研發水平,努力提高發展質量。
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認為,激發活力的重心在于激活民營企業,其關鍵落腳點是幫助民營企業依次越過“三座大山”:一是移走融資的“高山”,主要通過疏通貨幣渠道、發展直接融資來實現,其效果是改善企業現金流量表,幫助做大資產負債表;二是跨越轉型的“火山”,主要通過減輕稅費負擔、降低原材料成本來實現,其效果是改善企業損益表的成本費用部分,幫助改善企業現金流;三是融化市場的“冰山”,主要通過秉持競爭中性、放松進入管制來實現,其效果是改善企業損益表的收入、毛利部分,幫助改善企業做大資產負債表。
姜超表示,2019年不僅將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繼續改善民營企業融資狀況,更將進一步放松管制、打破壟斷,為民營企業經營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為民營企業加杠桿創造更有利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