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當前,供應鏈發展正從強調企業個體層面的流程優化,轉向整個產業鏈條、價值鏈條上的協同進步。國內外實踐表明,推進供應鏈創新發展,促進經濟運行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商流的高效流動和反饋,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的經營和交易成本,促進產業跨界和協同發展,有利于深化產業分工、提高集成創新能力。推動供應鏈創新發展已成為當前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現代供應鏈創新發展。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對我國供應鏈創新發展作出全面部署;2018年,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在實踐方面,粵港澳大灣區等將加快供應鏈產業發展納入發展規劃,優化公共服務,營造產業和區域間協同發展的良好環境;大企業則不斷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和整合,完善自身供應鏈體系,一批整合能力強、協同效率高的供應鏈平臺正在形成;與此同時,隨著我國企業的供應鏈水平加速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也顯著提升。但從總體上看,我國供應鏈發展仍處于追趕階段,尚存不少短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不足。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用戶主導權日益彰顯,價值創造的方式正在改變,以連接為基礎的“小核心大外圍”型的組織模式日漸成熟,這為供應鏈的創新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但是,目前我國企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參差不齊,企業內部信息、資金、物流等管理優化程度不足,企業之間難以形成有效的連接和互動,協同效率亦不高。
第二,產業之間的有效分工和外包供給不足。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是連接、整合、協同利益相關者,重新建立有效的交易結構,提升產業協同效率。對此,將部分產品和服務從原有企業中分離,重新在企業之間進行有效分工和外包是做好供應鏈管理的重要一環。長久以來,我國企業的管理運作模式大多自成一體、較為封閉,不太注重開放式的供應鏈管理,產業鏈上各個環節之間并未形成靈敏、高效的集聚和互動格局。
第三,供應鏈服務模式創新不足。目前,我國供應鏈服務大都局限于某一兩個功能性環節,集中于貿易報關、流通加工和運輸倉儲等傳統功能要素,在模式上也多處于“二傳手”的定位,即以物流企業“收取運費”、貿易商“賺取差價”、零售商“物業收租”為主的盈利模式,嵌入型服務、增值型服務等方面的實踐還有欠缺。貿易、分銷、物流等行業依舊處于小、散、淺的境況,龍頭企業稀缺,與國內大市場的體量不相匹配。分析大多數位列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的供應鏈服務企業,其規模壯大很多都得益于產業多元化發展,而并非對某一行業的深度分銷和深度服務,如此便難以形成對整個產業發展的強有力支撐。
第四,對全球市場的參與能力不足。我國企業深度參與全球市場、為全球用戶服務、獲取全球利潤的能力不足。許多產業在全球競爭中仍處于全球供應鏈、價值鏈的中低端。
推動我國供應鏈創新發展,既需要在政策環境和基礎設施方面進行統籌安排部署,也需要廣大企業發揮能動性,以技術應用、服務創新、資源整合為抓手,切實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
一是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在企業發展中的應用。從國家層面看,應繼續提高基礎設施效能,為供應鏈更好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加快建設低延時、更可靠、廣覆蓋、高安全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制定具有協同性的制造技術標準,支持制造企業、互聯網企業、信息技術服務企業接入統一的數據平臺,實現制造資源、制造能力和物流配送的開放共享,更好順應當前制造服務化和服務制造化發展的大趨勢。從企業層面看,則需構建和優化企業內部和產業間的協同平臺,帶動上下游企業形成完整高效、節能環保的供應鏈鏈條。
二是供應鏈平臺要不斷深化服務,支撐產業發展。供應鏈服務平臺的大發展,能夠快速、有效地促進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推動產業整體降本增效。未來,供應鏈服務平臺企業應進一步聚焦細分環節,以專業化的服務推動業務的分離外包;并購整合渠道,以規模化的服務促進產業間的協同;重視創新要素,將數字、知識等供應鏈要素融入管理,推動供應鏈運營的智能化和集成化;運用好數據資源,以數字化技術解決信息不對稱難題。在“去中介化”的趨勢下,推動不同業務領域之間的協作,實現供應鏈的商品多元化、管理集中化、數據可視化和服務專業化,打造新型供應鏈服務業態。
三是推動企業更深融入全球供給體系。從國家層面看,應堅定不移地推動全方位高水平開放,有效創建供應鏈的跨境合作網絡。從企業層面看,大企業是深度嵌入全球市場的主要力量,是提升我國全球供應鏈話語權的重要支撐。有條件的大企業要勇于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布局全球化的原料采購、生產力建設和產品營銷,建立起全球化的供應鏈體系,培育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能力。供應鏈服務企業也要積極作為,從附屬性轉向先導性,加強對關鍵節點的布局和對關鍵資源的掌控,以大規模的供應鏈網絡協作,實現跨區域、跨產業的協同,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有效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