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2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知識產權保護與營商環境新進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保護知識產權,優化營商環境,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創新型國家建設,事關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布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表示,中國持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報告》指出,在頂層設計方面,出臺《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法治建設方面,修訂《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藥品管理法》,新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多部法律法規;體制機制方面,31個省(區、市)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全部調整到位;行政執法方面,聚焦互聯網領域、農村市場、寄遞及進出口環節、重點民生領域,開展“劍網”“龍騰”“鐵拳”“農資打假”等專項行動。
在營商環境優化方面,《報告》明確,將新設六個自貿試驗區,修訂、廢止400多部與外商投資法不符的法規及相關規定。市場準入更加開放,進一步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所列事項,壓縮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種類。政務服務更加優化,新辦企業基本實現不超過五個工作日。監管體系更加完善,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打造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
在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中,知識產權保護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張志成表示,我國持續推動完善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2019年11月,新修訂的商標法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倍數,由修改前的三倍以下提高到了五倍以下,出臺規范商標申請注冊行為若干規定,規制商標囤積注冊等行為。目前,專利法修正案草案已經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審議,其中也明確建立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大幅提高侵權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