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在中國企業大講堂(第二講)的演講
各位企業家,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與大家相聚在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辦的中國企業大講堂,今天是第二堂課。這次活動由網易財經提供的技術支持,由姚長盛副總編親自主持。今天我們還邀請到幾位優秀的企業家,大家一起來談一談“在疫情下,企業如何危中尋機”。作為中國企業研究會和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的會長,我從大的宏觀方面和大家分享關于目前我國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和機遇,也就是企業面對的“危”是什么,機遇又在哪里。
前幾個月,大家是在驚心動魄中度過的,上半場,我國抗擊疫情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4月26日,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這也是標志性的事件;4月8日武漢解封,同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上習總書記作了重要講話。近期黨中央和國務院召開一系列會議,就新形勢下推進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產進行了安排部署。4月是關鍵的月份,我國疫情進入下半場,復工復產達到一個相當的水平。與此同時,國際上的疫情到達一個高峰,我國進入到支持國際抗疫、支持國際復工復產的階段。目前,我們依然面對很多挑戰,大概可以歸納為五方面。
一是國際經濟下行風險加劇,包括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也在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今年的經濟預測調低了6.3%,本來對今年經濟形勢的預測是上升3.3%,現在調至下降3%,這是史無前例的。我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一季度GDP的增速也是負的,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8%,這也是破天荒的一次。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已經成為定局,會帶來企業訂單減少、貿易困難、資金困難等一系列的問題。
總的來講,歐美經濟下行壓力比國內壓力還大。大家都看到了美國道瓊斯指數四次熔斷,包括國際油價、期貨市場的暴跌等等,這些將極大地影響投資者對經濟和企業發展的心理預期。這是我們遇到的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
二是我國部分行業和企業面臨很大困難?,F在我國企業復工復產達到 98%以上,總體情況很好,但也存在企業間復工復產不平衡的情形,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外貿企業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外貿企業在抗疫中打了全場,上半場是國外企業下訂單我們做不了,現在是我國企業復工復產,我們能做,可他們卻停擺了。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較高,外貿產值占整體GDP的比例為38%左右,國際疫情的發展給外貿企業帶來了很大挑戰。此外聚集型的服務業等重點行業,同樣也面臨難以恢復經營的嚴峻形勢。相對來講,與基礎建設相關行業的復工復產形勢更好一些,像水泥、鋼鐵、新型建材等行業。但中小微企業,尤其是與市場相關度高、類似服務業的企業就非常困難。
三是復商復市的挑戰。企業復工復產相對容易,復產有達產率的問題,但復產和復商復市緊密相關,如果“商”和“市”不能盡快恢復,最后還會影響到復工復產。復工后,產品銷售不出去,也會遇到很大的問題?,F在我們必須抓緊復商復市,尤其是聚集性服務業的復商復市,這需要我們共同攻堅克難、紓困解難。
四是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及污名化抬頭。近幾年,中美貿易摩擦一直存在,但這次疫情加劇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尤其是美國、歐洲國家等,面臨著口罩、醫療設備短缺,這加劇了他們想回歸制造業。美國提出要“回歸實業”;歐洲提出“再工業化”,日本提出“去空心化”等等,實際上都是想重振制造業,其實是不容易的。這次疫情加重了他們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個別企業可能回流,雖然這不是主流,但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影響。另一方面,“甩鍋”中國、污名化中國,這對我國企業“走出去”也帶來了一些影響。
五是疫情防控常態化。疫情可能不會短時間內消失,我國的疫情防控取得了很大成績,基本上已控制住,現在主要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鐘南山院士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大規模地爆發或者局域性爆發的可能性很小。歐美疫情發展現在是一個高峰,他們叫“山頂”或者 “平臺”,最近幾天有所緩和,尤其是歐洲部分國家希望復工復產,但是目前看法不完全一致。大家看到英國首相身體剛剛恢復,提出還是要把防控放在第一位。印度、非洲地區疫情的發展目前還難以預測。比爾·蓋茨呼吁,只要一地還有新冠病毒,全球都受威脅。疫情防控常態化確實將帶給我們長遠的影響,只有研制出疫苗,這個問題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剛才概括的五個方面,是這次疫情給企業帶來的挑戰。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們還是要認真對待,堅持底線思維,不能不在乎,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這次疫情開始的時候,美國、英國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后來控制疫情發展就很困難。本來我國為國際抗擊疫情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但歐美國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造成了現在的局面。我們在應對困難和挑戰的同時,也要在危機中積極尋找機會。這是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時刻,企業家就是要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機會,抓住別人沒有抓住的機會,能夠轉危為機,能夠危中尋機。在這方面,我也想和大家講講我們的機會究竟有哪些。
一是企業要抓住時間差,下好先手棋。從疫情來看,包括復工復產、恢復經濟,我國比歐美大概要早兩三個月,這段時間差非常重要,客觀上給予我們非常好的機會。對于中國企業來講,我們要抓住這段時間差,下好先手棋。一方面,我們把自己的企業復原好,另一方面,瞄準歐美的復工復產,快速抓住切入點。這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如果國外企業5月下旬復工復產,那么我國的企業基本上都恢復了?,F在全國成品油用量上升,用電量增幅回正,復工復產很快恢復,比如北京的餐飲業等都在恢復。下一步我們要為全球的復工復產、經濟恢復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是企業要抓住政策機遇。這次疫情之后,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習總書記在4月8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提出了四點要求,第一是關于加大復工復產政策的落實,具體提到了降費、降稅、降息的一系列政策,以及提高服務效率等等,我們做企業首先要研讀這些政策,不要有政策企業沒有用;第二是對困難行業和中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第三是擴大內需和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第四是國家加大基建投入,加快投資建設的步伐。投資可以分為兩大塊:一塊是重大項目的建設,包括國家在地方投資的項目以及企業投資的大型項目。據統計,現在水泥行業基本上恢復到和去年同期水平,到5月份有可能超過去年同期。我國的基礎建設大型項目恢復得比較快,比如水泥、鋼鐵等行業恢復得都很快。另一塊是“新基建”,5G基站建設、特高壓、大數據中心等七個方面,當然也不光是這七個方面,所有和轉型升級相關的系統的基礎建設都可以放到“新基建”里。新基建是一個很大的范圍,從長遠看,將積少成多,而且新基建有利于調整結構,可以為我們未來轉型提供基礎,這一點非常重要。因此,企業要很好地研究這些政策,抓住機遇。
三是透過這次疫情,全球產業鏈包括供應鏈會有一個重新洗牌的過程。各國企業復工復產的速度有所不同,各種客戶關系都發生了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我國有現金流的企業其實也是一個機會,可以思考修補產業鏈,彌補短板,優化分工,甚至收購一些需要的科技企業等等。像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中國建材重組水泥企業,以及后來收購歐洲的一些高科技企業等等,這些都是在歐洲發生主權債務危機的時候進行的,危機發生的時候往往也會出現各種機會。這一輪疫情使得世界上許多企業,尤其是一些跨國公司受到較大影響,但同時也可能給一些企業帶來新的機會。最近中國石化正向新加坡興隆貿易公司洽購新加坡—石油倉儲碼頭的股權,這就是在國際原油價格跌幅較大的形勢下出現的好機會,值得我國企業尤其是大企業認真研究。大家都面臨困難的時候,也許正是我們出擊的良好機會,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大企業和現金流比較充足的企業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四是全球化再布局。歐美國家現在希望制造業回流,實現再工業化,這也是我們一些企業的一個機會。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攔,但是全球化的模式和規則可能會改變,我們要緊盯這些改變。比如歐美國家推動再工業化,中國企業如果在歐美市場有客戶的話,也可以順著形勢真正讓企業走出去,到北美、歐洲等地開設工廠,轉變過去很難持續的“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國際化模式,這是我們要考慮的一點。再有是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形成區域化的市場,比如北美、歐洲,包括亞洲區域,4月14日東盟與中日韓抗擊疫情領導人特別會議成功舉行,參會各方在經貿合作、保持供應鏈暢通等方面達成共識,強化了地區國家合作意識。
透過這次疫情,我們對于兩個市場的認識更加深刻。我國企業坐擁14億人的國內大市場,具有其他國家企業所沒有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時我們的企業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一帶一路”國家都有市場基礎,我們的企業是很有條件的。所以我國的企業要兩棲化發展,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本土化的產業鏈,解決“卡脖子”的技術創新等難題,另一方面,國內企業要擴展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
五是常態化防疫下企業要轉型。過去講得比較多的是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型,向綠色健康化轉型,向智能化轉型,向服務化轉型。透過這次疫情,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工業互聯網方向轉型的速度非常之快,包括今天的會議,大家在自己的辦公室用這樣一個線上的方式就可以進行高質量的交流,節省了很多人力物力財力。其實不僅會議交流如此,今后各行各業都將普及數字化的轉型,充分利用線上的優勢。
以上關于機遇的內容,我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找到更多的機遇??偟膩碚f,企業面臨的形勢有“危”又有“機”,企業家的能力就是在“?!泵媲澳軌虮3制匠P?,找到“危”中蘊藏的“機”,這是企業家的一大特征,或者說是企業家精神的一部分。這幾個月,我國各行各業的壓力都不小,很多人只能通過遠程或在線的方式關心疫情,關心國際的經濟金融局勢等。在目前形勢下,我建議大家還是要聚焦自己的主營業務,發揮自己的核心專長,念好自己的生意經,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真正把自己的企業做好。疫情上半場是政府主導,下半場該企業家發力。當前正是需要企業家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候,今天我們的大講堂請來了四位有名的企業家,也是希望他們的講話能提振大家的信心,使企業家危中尋機,動員大家踏踏實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我一直也很關心,我給大家的建議總結起來有三件事。一是宏觀上利用好政策,國家在支持我們;二是中觀上迅速融入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的進程中,尤其是復商復市;三是微觀上還得立足于企業自救,度過難關。外貿企業也是這三條,一要利用好國家給外貿企業的諸多政策;二要積極備戰,迎接國際范圍內的復工復市;三要出口轉內銷,做一些本土市場。將來國內的企業要成為兩棲企業,既做好本土的市場,也做好國際的市場,進可攻、退可守。
時間關系,我就講這么多,接下來的時間留給幾位企業家,請他們講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