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記者從瀘州市信用信息辦公室了解到,2020年至2021年,瀘州將開展“信用就醫”試點工作,探索“信用就醫”便民服務模式,構建“信用+保險”保障機制。初期,將選取1-2家公立醫療機構和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試點單位,開展“先診后付”信用應用,總結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試點經驗后,再逐步向全市推開。
信用就醫 可實現“先治療后付費”
2019年8月,瀘州成功創建為全國第二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其中,“信用就醫”就是結合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推進誠信就醫建設,意味著信用好的市民今后或能享受“先診療后付費”的服務。
據介紹,“信用就醫”是以保險機制為橋梁,將信用應用與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有機結合。建立健全“信用就醫”應急醫療救助機制,有利于在突發疫情等緊急情況時,確保醫療機構先救治、后收費,并完善醫保異地即時結算制度。
“信用就醫”服務,將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臉識別、AI和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建設信用就醫服務平臺,做好試點工作應用支撐。包括信用就醫服務系統,實現身份認證、醫療賬單推送、費用確認、費用結算等功能;信用管理系統,實現逾期未繳費預警、失信統計、綜合信用管理等功能;理賠結算系統,實現逃費核驗、賠付等功能。
開展“信用就醫”試點,將為守信市民提供更便利、高效的就醫服務,大大縮短患者在醫院滯留時間,解決醫療領域“診療流程繁瑣”“患者小病大治”“醫院缺位越位”等頑疾,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自愿開通服務,違約或進“黑名單”
“信用就醫”業務開通后,所有常住瀘州居民均可自愿申請開通信用醫療,系統將審核是否申請成功。申請成功者,后續就診即可享受“先診療后付費”服務;申請不成功者,系統將提醒申請失敗原因,督促盡快整改。
開通信用醫療的市民可以通過App等預約掛號并選擇信用醫療,也可在醫院人工窗口或自助機上完成掛號并選擇信用醫療。掛號完成后,掛號費、檢查費、醫藥費等所有費用在就診結束后一次性支付即可。
若患者離院后,未在限期內繳清全部診療費用,系統將自動判定該患者為逃費患者,通知并進行追償。追償無果,則將直接從院內系統獲取患者相關醫療診療數據,發起報案,完成在線理賠。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市民在一年內累計失信行為超過一定上限,系統將取消其“信用就醫”服務資格,同時下一年內無法再次申請。對于因拖欠醫療費被醫院起訴,并被人民法院依法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的患者,系統將上傳其失信行為至瀘州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并通過“信用中國(四川瀘州)”官網進行公示披露。
統一計費,醫療費用實現即時結算
“信用就醫”服務平臺啟用后,患者在看完病后支付醫療費用時,后臺根據患者的醫保、商保等情況,通過統一計算和費用記賬,生成醫療費用結算單推送給信用就醫服務系統,患者予以確認,出院時只交付醫療費用結算單中個人自費費用即可。系統將自動進行多主體費用劃撥,從而達到醫療費用即時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