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智慧城市正由“數字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轉變,其背后的技術和需求也正跨入到新的發展形態。而隨著“新基建”的開建,智慧城市建設也將實現從城市治理和服務的提升過渡到城市綜合發展水平的提升。這背后,智慧城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正在保障云和大數據的安全前提下,提振社會和城市產業復蘇,助力傳統產業升級。
數字化轉型風潮下 推動“新基建”恰逢其時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入“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一重要內容,“新基建”上升為國家戰略。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我國發展“新基建”的主要目的是培育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激發新社會需求,助力產業經濟。同時,“新基建”能給產業帶來新機遇。比如,5G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結合,會產生令人遐想的各種應用,包括競技體育、教育培訓、視頻監控、機器視覺、數字孿生等應用場景,這些都是一個個擁有萬億元規模的大市場。
中科曙光云計算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春泉認為,“新基建”將是一場以科技創新為出發點,以經濟復蘇為目標的數字化轉型浪潮?!啊禄ā殉蔀楸仨氉プ〉陌l展機遇,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將成為完善城市現代化治理的新要素”。
“后疫情時代,云和大數據如何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提振社會和城市產業復蘇,是擺在行業面前新的命題和挑戰,在此之際大力推動‘新基建’恰逢其時。”在張春泉看來,作為“新基建”中的重要構成部分,云計算擔負著服務科技創新、助力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使命。
“新基建”機遇下 智慧城市發展空間巨大
“智慧城市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我們很難預判什么時候能建成智慧城市、未來生活的智能化程度。因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智能產業的應用無止境?!编w賀銓表示。
實際上,智慧城市一詞由來已久,國家也已經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今年將繼續推動新型智慧城市的發展。在鄔賀銓看來,當前智慧城市服務已經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適應,這些都得益于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以及政府及相關企業不斷加大投入。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智慧城市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疫情期間每個小區加強進出人員管理,采用人臉識別、紅外測溫、健康碼數據收集上報等現代技術手段,都得益于智慧城市的發展,使得各要素之間能夠協調統一,共同發揮作用。
不過,從目前來看,智慧城市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鄔賀銓說,首先人們擔心5G網絡會產生輻射等問題,讓5G基站選址面臨一些困難。其次,如何通過云服務讓更多人進行資源共享還有待實現。同時,在實現數據共享時,泄露隱私也時常發生?!耙浴】荡a’為例,能收集到個人14天內出行記錄等數據,但這屬于用戶隱私數據,應該通過技術層面實現對此類隱私數據的安全防護?!编w賀銓舉例說。第三就是,部分地區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過分追求高大上,部分應用并未真正發揮作用。
張春泉也表示,當前智慧城市發展迅猛,但“新基建”下的智慧城市,其支撐的大數據中心與傳統數據中心相比,技術上要標準化、模塊化、高密度、綠色節能,要具備云平臺和大數據平臺的支撐能力,這都考驗各方的適應能力和調節能力。
多方協同 助力智慧城市進階
那么,面向未來,在“新基建”的建設浪潮下,智慧城市應該如何建設?鄔賀銓建議,智慧城市運營商要建立一個能更好地為智慧城市服務的團隊,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提供服務;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慮開放給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企業,這樣會大大促進企業的發展;在發展智慧產業時,政府可以著重打造兩個平臺:一個是面向智慧城市產業創新發展應用的創新平臺,另一個是為工業企業服務的網絡安全監控平臺。
張春泉認為,“‘新基建’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領作用,要做好統籌規劃,在滿足數據安全和統一數據標準的基礎上,逐漸打破重要的社會公共數據壁壘,通過數據全面融合城市業務,支撐城市穩定有序運行。”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中科曙光正在打造“城市云”,并在全國建設運營50多個云計算數據中心和大數據中心,服務超過上萬家政府等單位。在張春泉看來,“城市云”作為城市的新型基礎設施,能夠提升居民生活體驗、城市治理水平、公共服務能力,支撐并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模式創新。他表示,中科曙光將打造“一個中心為支撐、一個云腦為核心、二個門戶做鏈接、一套運營機制來驅動”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將以云計算、大數據和云腦為核心,打造全新城市云內核,構建城市開放平臺。同時,將著力打造公共服務和工業互聯網兩大門戶鏈接,全面整合和優化民生服務、城市管理及應用及城市創新發展資源,構建運營體系,支持和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在智慧城市未來的建設方向上,業界已形成一致看法,即每個城市所處的區位不同,擁有的產業技術也不同,因此每個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時不能直接照搬其他城市的經驗,要根據自身產業特色等進行發展,并重視云的建設,要有政府數據平臺,因為這些可以為城市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記者 戈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