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中央企業新時代抓高質量發展發展,必須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企改革發展黨建重要論述中汲取營養,把握好央企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的“三大發展規律”;提出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提出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三大工作導向”;提出要強化戰略思維、底線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六大科學思維;提出必須堅持系統論與重點論的統一等哲學思想,等等,蘊含其中的關于高質量發展的科學方法論,都需要我們進一步領悟。新興際華集團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央企,要以其為指導,重點要把握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十對關系”。
一、關于做大與做強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量的合理增長與質的穩步提升”,這啟發我們:基于“擴張沖動”和“規模情結”,依靠低水平重復建設和低效無效貿易來做大營收規模,實際上是把經營目標和實現手段“本末”倒置。當然我們在新時代強調堅決摒棄規模情結,也絕不是說規模不重要、不必要,而是要突出有質量可持續的“真強實壯”,反對“數不夠、貿易湊”式的“虛胖假壯”。基于市場經濟規律、產業運行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的規模“做大”,不僅不能摒棄,而且十分必要,一項業務只有實現規模效應才能達到盈虧平衡點,只有達到一定的市場占有率才能具有競爭力、影響力乃至控制力,只有“做大”才能突破“質變”的門檻,實現做強做優,這既符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也符合企業發展規律。對貿易業務,我們要按照黨中央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通過內部配套、資源整合和改造升級,推動結構更加優化、效益顯著提升,實現“質變”和“做強”。
二、關于深耕與廣拓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4月在陜汽集團考察時指出,要善于從眼前的危機和挑戰中搶抓和創造機遇,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創造新的更大業績,邁上新的臺階。我們體會,貫徹總書記這一最新指示精神,就需要我們從深耕與廣拓兩個維度來推進。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要求我們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不斷優化戰略性結構布局,推動有優勢、有潛力的企業努力在行業競爭中成為“頭部企業”。在這個過程中,處于大市場小份額的“鳳尾”企業,要在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市場開拓力上下功夫,向龍頭企業對標看齊,比如我們的鋼鐵產品、工程機械產品、服裝產品等等,可以說空間足夠大,關鍵憑競爭。處于小市場大份額的“雞頭”企業,要在把控細分市場主宰力的基礎上,依托優勢資源提高轉型力、延伸力,以核心產品和服務為“圓心”,擴大同心圓,延長輻射線,進軍新領域,拓展大平臺,比如新興際華鑄管產品要向水務轉型、向非水市場拓展,破除發展空間的天花板效應。無論企業所處市場空間大小,都要通過“由零起步、由小變大、由大開新”的循環效應,通過由內向外拓“同心圓”的“波心效應”,做強做優做大,形成數個大龍頭、一批小巨人“眾星拱月”的實體企業發展格局。
三、關于技術與品牌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我們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講話精神,就要從技術和品牌兩大維度發力。推動制造業升級,其實最終是為了解決中國工業附加值從20%增長到30%以上的問題。一靠著眼消費端,利用消費市場再增長,做新品牌,獲得更高的溢價,拉動產業鏈。比如李寧在服裝市場整體下降的形勢下,細分體育休閑類品牌,滿足了人們追求好的品質和精神屬性的消費需求,取得較好效益。再比如小米關注消費端,以“互聯網+”實現銷售、客服、客戶反饋和意見收集一體化,把快速增長的用戶需求用最快的方式“翻譯”給供應鏈,體現出獨特的品牌價值。二靠發力生產端,做深技術,實現更高的技術附加值。比如華為,高技術+互聯網+數字化,全產業鏈每個環節環環提效增速,從而做出最高性價比的智能手機。無論是針對增量市場的需求反應快,還是針對存量市場的供應品質好,無論是創品牌拓市場還是強技術提能力,都對我們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可資借鑒。
四、關于軍品與民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逐步構建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作為一個天然的軍民融合型央企,新興際華有著深刻的認識體會和悠久的實踐基礎。縱觀全球,沒有一個企業能靠突擊性業務長久生存發展的,包括國內十大軍工集團,還有國外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等知名企業,軍品這樣的突擊性任務在其業務收入中的比重是很低的,但卻是技術集成和創新的引擎。我們對軍品、應急品的培育發展,必須堅持寓軍于民、寓急于平,靠民品的經常性收益生存,靠軍品應急品的突擊性業務來提升技術、創造品牌,并通過軍民融合發展來“以民養軍(急)”“以軍(急)帶民”。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總體戰中,新興際華黨委在獲悉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對“這次疫情暴露出重點衛生防疫物資(如防護服等)儲備嚴重不足”深表憂慮時,第一時間響應中央號召、領袖號令,按照國務院、國資委層層部署,面向全集團作出動員,在從未生產過醫用防護服,而且設備、材料等生產要素也不具備的情況下,“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勇當先鋒,爭打頭陣緊急裝產防護服生產,峰值產能一度超過全國一半,也是“寓急于平”的體現。同時,我們之所以把應急和裝備板塊一體化發展,其目的就是發揮二者之間的協同作用。新興際華涉軍涉急業務板塊要認真總結我們這些年在業態培育、業務拓展上的成敗得失,保持清醒頭腦,既要深耕軍品應急品市場,彰顯和發展我們的技術和品牌優勢,展現我們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國防建設、服務國家安全的政治擔當,更要廣拓民品市場,開發、集成更多更好軍民兩用專有技術、拳頭產品和關鍵裝備,落實我們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經濟責任,實現軍品民品“兩手抓、兩手硬、兩促進、兩融合”,成為軍民融合型標桿企業。
五、關于目標與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出了“目標引領和問題導向”思維方法,強調既要以目標為著眼點,在統籌謀劃、頂層設計上下功夫,增強方向感、計劃性;又要以問題為著力點,在補短板、強弱項上持續用力,增強精準性時效性。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解決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上,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同時要注重目標引領,抓住經濟效益增長這一本源,做到經營指標要改善、重大業務活動要真實、市場訂單要落實。
六、關于創新與守正
習近平總書記在“8·21”重要講話中首次提出的“守正創新”要求。所謂“守正”,就是要遵循發展規律,恪守正道,葆初心、擔使命;所謂“創新”,就是要始終保持“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魄力,始終挺立時代潮頭,在學習中成長、在創新中發展。守正和創新是辯證統一的,只有堅持“守正”,“創新”才能有明確的立場和指向;只有不斷“創新”,“守正”才能獲得活力源泉和動力根基。我們只有努力在“守正”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守正”,才能真正推動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我們企業管理者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絕不能放任自流、犯自由主義機會主義錯誤,更不能打著“創新”的旗號亂作為,讓“創新”變成恣意妄為的“尚方寶劍”、違法亂紀的“免死牌符”。
七、關于資本與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與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是一致的。管資本絕不意味著對國有企業放之任之,國有企業是大國重器、鎮國之寶,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必須牢牢掌握在黨和人民的手中。中央企業層面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絕不是脫離實業、遠離產業的“純資本公司”,其本質上是以產業實體為基礎、以產業資本為紐帶的多產業集團集群。我們試點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決不能脫離產業實業,只講資本投資,更不是亂投資、投而不管,而是要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推動產業發展的功能作用。
際華股份鞋靴智能生產線
八、關于做實與實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國有企業做實做強做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得以充分發揮的重要保障。總書記把“做實”放在首位。我們體會,做實是目標,實做是路徑。沒有實做,做實就會成為空中樓閣、水中星月。實做首先要堅決扎根市場、扎根現場,科學確定發展目標,貼近市場多攬訂單、貼近現場提升質量,真正做實業態、做實業務、做實業績,并使三者之間相互支撐、內在勾稽,支撐高質量發展。實做也要自覺摒棄華而不實的形式主義、漂浮懶散的官僚主義、投機膚淺的功利主義,自覺反對把反腐敗當成不擔當、不作為的借口,敢擔當、勇作為、善破局,著力解決在脫虛向實和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上的力度不夠、辦法不多等問題。
九、關于管好與放活
加快推進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是為了確保企業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求生存、謀發展、搞創新。授權目的是放活,關鍵在行權能力配套,“接得住、行得穩”。監管要實時在線,關鍵在監管體系跟上,只有這樣才能杜絕總書記所告誡的“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國有資產變成牟取暴利的機會”。我們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先管好后放活”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授權與監管相結合、放活與管好相統一”的原則,優化管控治理體系、完善投資管理體系,把該管的管住管好、該放的放到放活。
十、關于黨建與業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企黨建會議上強調,堅持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把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國有企業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企業改革發展成果檢驗黨組織的工作和戰斗力。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建會議上,總書記再次強調解決“兩張皮”問題。我們要堅持抓業務從黨建入手、抓黨建從工作出發,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業務,實現黨建和業務“四同步”“四對接”“兩融合、兩促進”。
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企改革發展黨建重要論述,深入分析事關新興際華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央企高質量發展的“十對關系”,科學把握規律和特點,主動涵養和培育正確理念和行為習慣,使工作更好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在“疫情后”和“后疫情”中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化危為機,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為全面決勝小康社會和決戰扶貧攻堅作出應有貢獻。
(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張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