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研究會會長宋志平參加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新知云課堂
6月30日,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聯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共同主辦的新知云課堂成功召開,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北大光華杰出管理實踐教授宋志平,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北大光華教授、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青島啤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克興,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騰訊集團副總裁馬斌出席會議并作精彩分享,會議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組織與戰略管理系教授、高層管理教育中心(EMBA&ExEd)主任馬力主持。
本次會議采用線上直播的方式,鳳凰網財經、新浪財經、中國網、財經網等多個平臺同步播出,聚焦“企業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結構變化中的企業之道”“新能源 新基建 新發展”等主題,圍繞“后疫情時代,中國企業如何化危為機,創新發展”進行深入探討,共同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宋志平會長發表題為《企業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的主題演講,宋志平會長表示,疫情發生以來,黨和政府出臺了很多的政策,也創造了很多的機會,對企業來講,要牢牢把握住四個“新機”:一是在“六穩”“六保”中育新機,保企業、穩經濟是“六穩”“六保”的核心,在實際行動上體現為減費、降稅、降息,金融讓利于實體經濟等,企業要抓住機會,調整資本結構;二是在拉動內需和擴大消費中育新機,中央提出了“兩新一重”,即新基建、新城鎮建設和水利交通重大項目的投資,同時出臺了大量政策來刺激消費,為企業創造了很多新的市場機遇;三是在市場變化和“四新”經濟中育新機,疫情帶動了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產業的發展,企業家應及時覺察和應對這些變化,大力度推進創新,發展包括“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在內的“四新”經濟,讓創新激發新動力。四是靠改革的政策育新機。無論是近期針對資本市場的九字方針——“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還是即將出臺的針對國企改革的三年計劃,都可以看到新的機會和活力。宋志平會長強調,下一步,廣大企業要不斷開拓創新,在經營管理、自主創新、數字經濟、國際市場等方面勇開新局。首先在經營管理中開新局。企業要進行“三精管理”:組織精健化,管理精細化,經營精益化。對于已處于困境的企業,要“一穩二保三重組”:穩住訂單,保住現金流,做正確的事,穩著地去經營。其次在自主創新中開新局。要加大自主研發的力度和投資力度,真正把中國制造做到中國創造。再次在數字經濟中開新局。疫情期間,線上教育、線上貿易、線上金融,包括智能化、工業互聯網等等,都開啟了新的局面。最后在“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格局中開新局。我們要立足國內,開發國外,雙促進,雙循環,進可攻、退可守,以變應變,打造“雙棲型企業”。
劉俏院長介紹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在疫情爆發以來的一系列研究與建議,劉俏院長提出,早在今年2月份,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就在報告中提出,2020年的工作目標不應是關注GDP增長總量,而應把重點聚焦在受疫情沖擊最嚴重的中小微企業,聚焦在廣大民眾的就業和消費上。3月份開始,北大光華就對消費券這一創新的政策工具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探尋最優的設計,預估實施的效果。這些研究對目前超過28個省的270多個城市的消費券設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4月30日推出的《關于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相關工作的通知》,北大光華的研究團隊貢獻了非常多的智慧。5月初,北大光華提出了《疫后中國經濟重啟的一攬子政策建議》,其中的許多觀點和具體建議,被兩會報告采納。
陳玉宇教授認為,面對疫情帶來的結構變化,廣大企業及企業家要從五個方面探尋企業經營發展之道。一是企業家要理解經濟發展的本質。“本質”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新的產品,二是人們的消費結構。企業家只有明白了經濟發展的本質,才能明確開啟宏業的初心和定位。二是企業家要時刻關注費者的需求結構、消費結構,為消費者創造價值,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三是企業家要關注質量維度的發展。質量的提高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階段性主題,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人們不僅關注物質產品質量,對精神產品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四是制造業、高新技術企業以及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來打造品牌的企業,只有發揮規模經濟,才能攤平成本、有所發展。五是中低收入群體未來所能釋放的消費潛力無限,值得廣大企業家關注。
黃克興董事長在發言中提出,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企業來說是一場強壓測試。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青島啤酒集團通過創新實現了逆勢增長,股價創27年來歷史新高。主要采用了“線下的三板斧、線上的三重奏、投資的十箭齊發”的創新舉措。“線下的三板斧”即無接觸配送服務、社區促銷與社團酬賓。作為青島啤酒在疫情中開辟的全新營銷渠道,三板斧也成為了企業危中尋機的典型案例。“線上的三重奏”即電商消費、微信商城分銷、網紅直播,成為青島啤酒線上銷售的常態化方式,線上的三重奏奏響了青島啤酒數字化營銷的新樂章。“投資的十箭齊發”即疫情沒有阻擋青島啤酒快速發展的步伐,疫情期間青啤投資十大項目,總投資額達30億。黃克興董事長認為一個企業之所以能夠基業常青,根本就在于這個企業能夠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快速的做出反應,以創新迎接未來。青島啤酒作為一個擁有117年歷史的品牌,始終保持年輕活力,踏準每一個時代的節拍,用創新賦能中國品牌“危中尋機”。
劉漢元董事局主席在發言中表示,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加快發展以光伏風力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尤為重要。目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已成為全球最大光伏產品生產國,中國光伏產業推動全球光伏發電成本不斷降低,光伏發電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最經濟的發電方式。而且,與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相比,我國電力消費還有很大需求空間,在世界范圍內,光伏發電也有著巨大的市場,從經濟角度看光伏發電前景非常可觀。劉漢元董事局主席提出,當前,通威集團已成為從上游高純晶硅生產、中游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終端光伏電站建設與運營的垂直一體化光伏企業。通威集團的“漁光一體”將光伏發電和水產養殖有機融合,在全國多個省市開發建設了大量基地,有效推動新農村建設。劉漢元堅信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必將推動并實現本輪全球能源變革,成為破解國內霧霾問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主力軍。
馬斌副總裁發表題為《疫情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新機遇》的主題演講,馬斌副總裁表示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趨勢、流量、需求、連接、數據等多方面的紅利。隨著科技、媒介、人文的不斷變化,推動了社會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內容化,推動著社會文化重構,促進了新模式的誕生。疫情發生以來,電商直播帶貨、遠程辦公、線上教育紛紛涌現,疫情催化所有的公司向線上轉型,促使企業轉型發展。產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需要做好以下幾點:1. 做好連接與數字化;2. 使用數字化工具;3. 做好相應的洞察,重新塑造商業模式;4. 實現生態化的共建;5. 理解迭代與變革。馬斌副總裁認為此次疫情固然對我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很多不利影響,但帶給我們更多的是產業互聯網線上和線下融合更大的發展機遇。在這場產業互聯網的變革中,我們不能只做一個旁觀者,也不能滿足于當一個參與者,應積極投身其中,以推動者與變革者的姿態,見證這個偉大時代的發展。
此次的北大光華新知云課堂,意在剖析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社會形勢,為沖擊之下的中國企業指點迷津。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社會,北大光華始終與各位優秀的企業家們站在一起,共同面對挑戰,開創新局,助力企業發展,推動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