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重恩在2020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峰會暨成果發布會上的主題演講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 白重恩
非常感謝會議組織者我給這次機會。黨中央對“十四五”規劃意見已經形成,現在在做“十四五”規劃綱要,十九屆五中全會中提出到2035年要建設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總書記在對這個目標進行說明時,提到了黨中央并沒有定一個增長的數量目標,有可能我們的部門未來會在綱要中定一個數量的目標。關于數量的目標,似乎有很多的共識,但是還需要更深入地去想一想,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未來十五年,也就是到2035年經濟增長速度的分析,希望對我們制定長期目標有所啟示。
我們回憶一下過去從2019年第一季度到去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如果要有一個定量的分析,未來十五年我們的增長速度是什么,應該看一些什么樣的證據和數據。所有的預測都不會非??茖W,也不可能完全是的正確,在這里我們只是根據有限的信息做出最好的判斷。
給大家介紹一個最簡單的數學公式。首先有一個勞動生產率的概念,所謂勞動生產率就是每一個就業人平均生產出來的GDP,如果我們把勞動生產率叫做每個就業人的平均GDP,GDP就等于勞動生產率乘以就業人數,而GDP的增長速度就等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加上就業人數的增長速度。當然我們試了各種各樣的分解方式,最后發現分解GDP的增長速度是最有利于進行分析。在這里面,我們要對未來的經濟增長做預測的時候,我們就會考慮各種各樣的經濟理論告訴我們可能會影響增長速度的因素,比如人口紅利會影響增長速度。人口紅利體現在勞動力的增長率里面,如果我們享受人口紅利,那就是勞動力增長速度比較快,GDP增長速度也會比較快。我們有一個后發優勢,當你離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距離,可以向發達國家學習科學技術、社會治理方式等等,當然也不能簡單地照搬,不僅要學習好的經驗,還要避免犯過的錯誤。后發優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勞動生產力的增速,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距離時,就會有學習的機會,勞動生產率的增速就會比較快;如果已經是一個領跑的經濟體,前面沒有人了,也沒有辦法向其他人學習,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就會比較慢。
我們希望對未來十五年的增長速度有一個科學的預測,后面就要分別對勞動生產率增速和勞動力就業人數的增速做一些判斷。勞動生產率增速怎么判斷?我們可以看全世界各個經濟體在他們的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數據,我們組織數據的方式是畫一個坐標系,縱軸每一個點的高度是經濟體勞動生產率的增速,橫軸是經濟體人均GDP或者勞動生產率和美國GDP比值。橫軸越向右邊,離美國發展水平越近。橫軸是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縱軸是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的度量。如果把很多國家的歷史數據放到這里,可以看到有些點很有意思,紅色的點是代表著四個東亞經濟體的歷史數據,包括日本、新加坡、韓國和中國臺灣,藍色的點是14個西歐經濟體的歷史數據,他們大致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以市場為導向,高度的開放,比較穩定。如果我們看這個圖,似乎能得到的結論是紅色和藍色點代表的是比較成功的增長經歷,因為在同樣的歷史發展水平之下,它的勞動生產率增速要快于其他的灰色勞動生產率增速,而灰色點可以說它沒有實現增長潛力,紅色和藍色點可以說它是實現了增長潛力。
圖1 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關系
第一,假設紅色點和藍色點代表一定的規律,這個規律是什么呢?當離發達國家還是很遠的時候,當你在坐標軸的左邊,那你的后發優勢就比較大,因而你的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比較快。當你和發達國家越來越近的時候,勞動生產率增速就會慢慢下降,這就是后發優勢,似乎在這個圖中,后發優勢得到比較大的支持。當然也有很多經濟體沒有實現后發優勢,比如圖中的有些點它的發展水平很低,照說可以有很大的后發優勢,但是它的增長速度甚至是負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經濟體都可以實現后發優勢,都可以實現經濟增長的潛力。只是紅色和藍色的點可以實現這樣的潛力。
第二,假設中國的未來十五年能實現這樣的潛力,中國未來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會沿著紅色和藍色的這條線走,現在我們人均GDP大概是美國的1/4不到一點,如果從0.25這個點看上去,勞動生產率增長會多少,我們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比美國快,因此就會慢慢向右移,勞動生產率正數下降,根據這一個圖,就可以預測未來若干年內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
這里面除了有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還有勞動力增長速度,這個圖特別有意義。這里面告訴我們適齡勞動人口,是15歲到64歲占總人口的比重,從60年代一直到2010年都是在增長,人口中潛在的就業者的人占比越來越大,是人口紅利。但2010年之后人口紅利消失了,勞動力占人口比重逐漸減少。除了這個以外,還對就業參與率做一些分析,基于人口的預測,我們得到未來若干年勞動力或者就業人口的增長速度,“十四五”期間可能還是正的,但是預測到下一個五年,勞動力增速會是負的,直到負的增長速度會比較大,且大于1%。有了這些關于勞動力的增速,我們就得到了GDP增長的預測。
我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怎么樣得到這個數。這個工作是我們在五年前做的,在過去五年中很多事情發生,讓我們對這個預測還有一點信心,今天我們有了新的人口數據,按照這個預測,“十四五”期間增長速度是5.6%左右。十五五、十六五人均GDP增長速度是在右邊,中間是GDP總量增長速度,右邊是人均GDP增長速度。如果遠景規劃是從現在到2035年要實現GDP的翻番,從2020年到2035年累積增長是多少呢?“十四五”期間累積增長是31.4%,從2020年到2035年累計增長是102%,正好是翻番,人均也是差不多翻番。這個預測是基于一個很強的假設,這個假設就是未來十五年的經濟增長會向前面說的四個東亞經濟體和14個西歐經濟體的增長類似的。
剛才我也說過那些經濟體,那段時間的增長有什么條件呢?一是市場經濟中起到特別重要的作用,二是高度開放,三是非常穩定的環境及友善的國際環境。如果用購買力評價,根據預測到2035年會是美國的1.37倍,人均GDP是美國的34%左右。剛才的預測是基于非常友善環境的假設,但是“十四五”期間甚至從現在到2035年期間,我們都會面臨極大地挑戰,主要是面臨著外部形勢非常不確定,不確定性對人們投資和經濟增長都是非常不利,同時內部也需要進一步的強調高質量,我們過去追求高速度,從高速度發展增長到高質量地發展過程中,需要做一些調整,這個調整對增長速度不一定有利,但是對發展的質量是有幫助的。
假如說未來十五年中美經濟之間的沖突還會存在,可能有不同的沖突強度,做兩個不同的假設,假設沖突的強度比較大和假設沖突強度稍微小一點。
在沖突強度稍微小一點的情況下,勞動生產率速度只有預測的90%;在沖突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勞動生產率速度是預測的80%,到2035年累計增長是72.62%?;谶@些分析,要定一個經濟翻番的目標,對我們來說挑戰極大。過去我們也定過各種各樣的目標,十八大定了經濟翻番的目標,那是十年翻番,2010年到2020年要翻番。在這個目標的時候,反對的人極少,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這個目標輕而易舉可以實現。但過了幾年,發現實現這個目標非常艱難,我們做了很多事情,才保住了這樣的增長目標,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積累了比較多的債務和一定的金融風險。如果按照這樣的預測到2035年,再做一個踮著腳尖才能實現的目標,未來對我們的債務和金融風險會是什么樣的影響呢?這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我們現在定十五年的長期規劃,需要極其的謹慎。如果定一個現在看上去似乎可能的目標,但是隨著未來不確定性增加,這個目標很難實現,又要我們去做各種各樣的干預才能實現,對我們長期的可持續穩定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