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在2020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峰會暨成果發布會上的主題演講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 李稻葵
尊敬的宋會長,尊敬的各位來賓:
大家下午好!首先祝賀宋會長,在您的領導下,今天舉辦了這么一個重要的會議,尤其是在北京疫情有一點反復苗頭的情形下,開這么一個重要的會議,十足珍貴。我的題目叫“新階段企業改革與發展關鍵問題”。
首先,新階段,我們搞企業改革,搞企業發展,要緊緊抓住新階段最重要的特點,抓住新階段有重要的戰略部署,包括構建新格局。在這些林林總總的新政策背后,到底哪些基礎性的因素發生變化,哪些是比較根本的變化,因為這些根本的變化導致我們政策會變、提法會變。我仔細梳理,總結三個基礎性的變化,也跟企業家和負責企業改革的領導相關。
第一個變化,國際格局變了。過去70年美國人搞出來的并領導的全球化新格局,過去40年我們很大程度依靠的國際經濟大循環,這些格局在變。變化的淺層次現象是外需不足了,深層次的變化更值得我們關注,深層次的變化是西方世界正在重新認識中國,這個重新認識一定是非常復雜的,帶來很多矛盾的過程,表現在關稅要加,技術要設壁壘,能“卡脖子”先卡著,沒“卡脖子”也要琢磨怎么“卡脖子”,企業走出去投資一定要限制。這個變化在疫情之后會加速,我們希望這個速度快一點,經過五到十年的變化,讓西方真正深入理解中國和接受中國的發展,讓我們對外經濟關系更加有利,但是這個過程一定是很曲折。
第二個變化,“科技+資本”正在改變我們的產業結構。這一輪的變化不僅是科技的變化,還有資本,“科技+資本”迅速地改變我們的產業,很多例子,新能源汽車、互聯網平臺等等。比如蔚來汽車,剛生產一年多,市值達到680億美元,超過通用汽車,通用汽車可是有80年的歷史,產量約一千萬輛,蔚來汽車的產量不到十萬輛,只有兩個車型,市值卻到了680億美元。接下來還有小鵬、理想,理想僅有一個車型,市值也達到三百多億美元,超過福特。你可以說這里面有泡沫,我同意,但是你必須承認今天的資本推動新技術蓬勃發展,勢不可當。這幾家公司手里的現金流非常多,蔚來最近搞的增發,39美元一股增發,手里拿著一筆現金,這個現金可以做很多創新。科技正在改變世界,“科技+資本”的趨勢以前沒有過,今年納斯達克漲價40%,道瓊斯漲了6%,這就是“科技+資本”。
第三個變化,我們的治國理念正在變化。可能講的不對,當前,很多重要講話,很多重要會議,我們不斷的進行學習,新聞聯播一定要看,大家看的比我還要仔細。我的總結是治國理念正在改變,五中全會有一個新提法,對我的思想沖擊恐怕比新格局還要大,叫做中國式現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這句話值得我們企業家朋友,值得我們搞企業的人琢磨。共同富裕怎么實現呢?國外的經驗,瑞典、北歐、法國,一定程度上是高稅,法國的總稅收占GDP51%,瑞典、北歐平均稅率50%,他們這些國家是心安理得。我跟一個瑞典的朋友交流,他說在他們國家如果有一個政治家競選的時候說要上臺減稅,大家一定把他選下來,一定認為你要減稅也一定要減福利,所以北歐的政治均衡是高稅高福利。我估計中國恐怕不會走這條道路,不然效率會降低,那我們的共同富裕靠什么?就是靠國有資產。國有經濟、國有資產、國有企業干什么的呢?如果拼效率不一定拼得過民營經濟,如果拼創新、拼宏觀調控不一定比民營經濟的決策好,但國有資本如果搞得好可以給國家多交稅,這樣老百姓就可以少納稅。
對于負責企業改革的政府領導該做什么思考呢?我認為對于這三個變化,尤其是對于國企而言關注兩件事。
第一,在國企的問題上,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恐怕要做一個根本的調整。改革開放40年就干一個事,在不斷調整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現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不一定是最佳的,現在這個方式直接把政府工作人員安排在董事會,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這樣做的效率不一定最高。因為政府的邏輯跟市場的邏輯,跟企業的邏輯不一樣,學者有自己的講話方式,有自己的行為方式,政府有自己的行為方式,學者、企業和政府都不一樣,現在政府直接派領導管企業決策,這相當于把政府的思路和企業的思路捆在一塊,不一定最優,可能需要調整。剛剛我說國際形勢在發生變化,國際上主要就是抓的市場經濟,現代市場經濟里面可以有國有企業,可以有國有經濟,但是由政府直接去命令企業做事情,恐怕不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所以從適應新的國際環境來講,恐怕也需要調整政府與市場關系,尤其是在國有企業方面。現在我們國家宣布要加入日本積極倡導的CPTPP,這個協定特朗普不愿意干,日本人接過來,我們要加入CPTPP談判最關鍵的一點是政府與市場關系。
第二,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啟發,國有資產一定要經營好。現在我們國家不算金融類國有資產,完全的非金融類國有資產的總規模是GDP的兩倍,到各個省各個市調研數據都顯示,國有資產的量基本上是GDP的兩倍。如果國有經濟做好了,包括入股非控股民營企業的股份,如果我們每年能夠給國家提供按照資產4%的回報,相當于每年能夠減下來占GDP8%的稅,這是多大的一筆經濟紅利。國有經濟一定要做活,國有經濟既包括控制的國有資產,更包括國家通過各種形式入股的其他形式企業。比如蔚來里面有安徽省財政廳的股份,投資非常好,在它股票最低的時候買了一點點,干的很漂亮,也不干涉企業的經營,但是蔚來經營好了,它既能夠收稅,還能夠收紅利。
這是對國有企業改革者提的兩個值得思考的課題。一是政府與市場關系,尤其是在國有企業方面;二是國有經濟如何做好,真正給共同富裕提供經濟基礎。
那么對于企業家們,新階段的三個特點有什么啟發呢?我想有三條大家值得關注,我作為學者講的可能是錯的,你們大概聽一聽,萬一我講對了呢。
第一件事,需要再布局。兩年前大家可能琢磨著出國去買資產,買技術,現在這個路走不通了,國內國外需要再布局。宋志平會長當年搞兩個央企,那個時候肯定并購了一些國外資產,現在形勢不一樣了。再布局的第二層意思,我們國內經濟也在布局,楊偉民主任講大城市經濟活躍區要做大,其他地區相對而言比重要下降,在國內各個省份各個區域也有一個再布局的功課要做,所以戰略再布局是一門功課。
第二件事情,科技加資本。行行業業都有自己的新科技,你抓不住新科技,競爭對手卻抓住了,他也可能搞錯了,但是他用這個新科技去融資了,有了很多現金流,可以再布局投資于更加合理的科技,你又被動了。所以科技加資本的力量請大家思考怎么用好,我堅決反對玩資本,但是資本用得好是可以改造實體經濟。
第三件事情,我呼吁大家細分細分再細分。我去很多企業調研,發現中國的長處是系統組成,大飛機也可以自己設計,C919已經試飛,高鐵厲害,特高壓可以干,也能夠設計出來最高級的音響,但是我們缺的是細分市場頂尖的企業。高鐵里面軸承現在還不過關,大飛機里面發動機不過關,發動機里面一兩個零部件不過關,高級音響三極管、放大管不過關,連個好電阻都得靠進口,這直接影響我們的產業升級。最近我去安徽調研,中國科技大學在搞量子計算,我問他們量子計算中國落后嗎?他說基本上不落后,跟美國正在拼,我問你們量子計算缺的是什么?他講了一條,他們缺量子計算關鍵的那幾個零部件,缺能讓量子計算穩定幾秒鐘的控制元件,而且這和量子計算沒有關系,但美國人不缺。所以我呼吁企業家朋友們,一定要沉下心來,在這些細分市場上一定要打造出一個又一個有特色的“隱性冠軍”,這樣中國經濟的企業才能發展!
講的可能非常不對,供大家參考,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