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6日,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國合作貿易企業協會主辦,國家社科基金社科學術社團活動資助的“2021中國企業信用發展論壇暨第十二屆誠信公益盛典”在京隆重召開。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迎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本屆論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信用創造價值 合規引領未來”為主題,聚焦當前經濟形勢作出分析與解讀,針對深化改革舉措進行交流與探討,并對中國企業在信用經濟時代如何建設誠信體系、如何抓住發展機遇、如何引領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提出理論指引和實踐指導。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許金華,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海關總署國際檢驗檢疫標準與技術法規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明剛,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著名經濟學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著名經濟學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信用管理學科帶頭人吳晶妹,中國合作貿易企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景遠,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李華,中國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汪源等出席論壇。
根據疫情防控相關要求,本次論壇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行,網易財經、新浪財經、鳳凰財經、和訊財經同步進行視頻直播,企業觀察報等為本此論壇活動媒體支持單位。來自海關總署、中國人民大學等有關領導、著名經濟學家、知名信用專家,以及500強企業領袖、新聞媒體,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辦公室、研究部、會員部、財務部、人力資源部、信用委員會等相關部室負責人及員工線下參加本次會議。同時累計200萬余人在線觀看視頻直播。會議由網易傳媒副總編輯姚長盛主持。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許金華在主辦方致辭中代表宋志平會長對大家的蒞臨表示歡迎,他指出,2020年,是我國信用建設的關鍵一年,從夯實信用工作基礎、推進信用新型監管機制到深入探索信用惠民便企、扎實加快信用法治建設,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取得重大進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既面臨著“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要求新使命,也有著前所未有的新基礎新機遇,更期盼著有更大的新作為新成就。我國企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企業信用建設被賦予新的責任和使命。要持續扎實推進企業自身信用建設,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社會信用建設新格局。要堅持企業誠信建設市場化、法治化、規范化,構建共建、共創、共享的誠信環境。
實踐新知,共享信用建設新理念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在《新發展格局戰略下企業誠信建設與社會責任》主旨演講中指出,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越是在關鍵時刻就越要主動適應全球化的新形勢,駕馭全球化的新格局,努力承擔起誠信示范作用。要帶頭營造市場氛圍,通過強有力的自覺實踐,加強以誠信為基石經濟道德建設,堅定社會對經濟健康發展的信心,推動我國整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上新臺階。他表示,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節能將不斷完善自身信用體系建設,提高誠信管理意識和信用管理水平,推動企業又好又快發展;充分發揮生態文明建設主力軍和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主體平臺作用,堅定不移落實國家重大戰略,切實履行好中央企業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為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貢獻中國節能力量。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表示,2021年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企業既要以不變應萬變,也要以萬變應不變。要在外部環境之“變”中堅定“不變”的復興使命,在國內經濟基本盤之“不變”中踐行“變”的時代擔當。他認為,不變的是報國的初心和至誠匠心,要變的是思想觀念和視野格局。企業只有把握好“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才能擔起強國使命,彰顯時代擔當。
展望“十四五”,構建信用發展新格局
著名經濟學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發表題為《“十四五”發展新航道與新機遇》的演講。他通過“四個陷阱”、“三個新機遇”和“四個展望”,從長期和短期兩方面闡述了我國“十四五”時期發展關鍵問題。他指出,未來五年非常關鍵,長期來看,“十四五”期間,我國需要跨越四個陷阱,即金德爾伯格陷阱、修昔底德陷阱、薩繆爾森陷阱;十四五期間中國的經濟總量會超過美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會基本構建完成。新階段新機遇表現在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主要表現在新基建、新能源、國防軍工等三個領域。短期來看,他對2021年做出以下四個展望,一是最大的風險可能仍然是來自于美國對華政策和戰略;二是中國經濟出現相對比較強勁的復蘇,呈現“前高后低”的態勢,中國經濟仍然會引領世界,但注意經濟疫后復蘇需要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需要增強我們需求側、供給側兩端的改革;三是貨幣政策易緊難松,資產市場的表現會受到流動性的收緊影響非常之大;四是企業違約的風險仍然存在,需要高度重視違約事件引發的連鎖反應。
著名經濟學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發表題為《新消費趨勢下的機遇與策略》的演講,他基于當前新的消費趨勢,從三個視角回答了怎么樣把握機遇,掌握好對策。第一,強調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第二,要順應分配制度的改革,做好政策調整,抓住新的市場機遇,釋放百姓新的消費潛力。第三,需求側管理主要是總量型的管理。需求側管理,管理是繼承的制度環境和已經明確的規則來執行,來形成在實際生活中的可持續運行;而需求側管理旁邊的改革是優化這套制度設計、制度安排和規則。
思想碰撞,探索信用建設新思路
海關總署國際檢驗檢疫標準與技術法規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明剛以《信用創造價值 合規引領未來》為題發表演講。他認為,技術貿易措施對我們中國的企業走向世界舞臺是起到守護神的作用,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是對外溝通的直通車。他結合詳實的數據和案例,從技貿合規的內涵、主要內容、合規方式,歐盟市場監管新規的應對舉措以及中國企業如何開展技貿合規等五個方面論述關于合規與技術貿易措施。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信用管理學科帶頭人吳晶妹就社會信用體系與企業信用建設,分享四點思考,一是社會信用體系在企業信用建設中發揮依法規范的管理作用;二是社會信用體系在企業信用糾紛中發揮調節治理與引領合規的作用;三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促進企業信用價值培育、發展與實現,并提供社會福利;四是企業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大有可為,并針對不同類型企業和組織機構提出六項指導性建議:加強學習社會信用體系與信用監管的內容以及發展趨勢;完善企業信用管理;設置信用管理師崗位;聘請信用管理顧問;協會、商會、聯盟等行業組織建立信用服務工作組幫扶中小企業;大企業和供應鏈核心企業積極參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會上,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許金華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企業綜合信用指數”,該指數研究著眼于我國企業信用發展中各項基本要素,力求盡可能的客觀、公正、科學的進行評價和研究,旨在為企業的信用發展和經營決策提供客觀的參考依據,進一步提高企業信用管理水平,高標準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增強企業信用風險控制能力,提升中國企業總體的形象,促進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為推動我國企業信用建設作出貢獻。網易傳媒副總編輯姚長盛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企業信用500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李華與中國合作貿易企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景遠共同發布了《中國企業信用發展報告2020》。
中國企業信用發展論壇暨中國企業誠信公益盛典作為中國企業界規模最大、范圍最廣、層次最高的企業信用主題活動,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二屆,得到了有關部委領導的高度肯定、企業界的廣泛好評以及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作為國家一級學術性社團組織,是國內最早涉及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研究機構之一,圍繞企業信用建設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工作。自2010年以來,按年度組織編寫《中國企業信用發展報告》,評價發布“中國企業信用500強”和“中國企業綜合信用指數”,舉辦“中國企業信用發展論壇暨誠信公益盛典”等,提升了企業的誠信管理意識和信用管理水平,為規范化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為全社會營造“知信、用信、守信”良好的誠信氛圍,推動社會信用體系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