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有心人,經營者都是有心人。
★任何一個經歷都是很難得的經歷,都應該認認真真地做,認認真真地總結,不要荒廢了它。
★有時看一場話劇,聽一首歌,朗誦一段詩,好像和管理沒什么關系,其實這些都是相通的。
★如果你對員工很關心、很關愛,他們就會熱愛工作,他們也會對客戶很關心、很關愛,這是連通的。
★做企業實際上是一場大溝通,我們和員工溝通,員工和客戶溝通。
01 經營者都是有心人
推動自我進步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為外因和內因,外因是條件,內因是依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我相信天性、悟性,就是學習的能力。要做有心人,經營者都是有心人。
宋志平的成長經歷:
★大學一畢業就被派去學習,看見了市場;
★回來不久開始搞技術,了解了工藝;
★后來跑市場搞銷售,歷練了10年,對市場有了深刻的了解;
★回過頭當廠長,經過了基本的訓練;
★然后又到了央企領導者的位置上,管理更加具有全局性的企業。
宋志平的國外學習經歷:去國外實習時23歲,在沃爾沃公司,看到他們桌面上的大計算機,庫存都已經是計算機自動操縱的,就是現在的自動立體庫,當時很驚訝。出國學習雖然只有兩個多月,但影響極深。這種影響不只是在生產經營和車間里,更對市場經濟、對國外大企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做了廠長以后,41歲時又去日本學習了一個月。考察了日本的很多企業,聽日本老師講課,跟他們討論一些問題,晚上沒事就思考和整理一天的記錄,回來后寫了篇名為《淺談日本企業的經營管理》的文章。后面寫過不少文章,但水平都沒有超過那一篇。當年日本的問題也是我們今天的問題。當年日本正好也進行轉型,包括年功序列制等也都受到了沖擊,所以日本在轉型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管理成功的是什么,那篇文章里都有。
如果無心,大學畢業那么年青就出國了,除了玩兒就是看熱鬧,也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如果有心,就看明白了點東西,這也還是跟人有關。
02 人生任何一個經歷都難得,不要荒廢
環境和人,人是最重要的。經歷本身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無論哪個經歷,都應該認認真真地做,認認真真地總結,任何一個經歷都是很難得的,不要荒廢了它。
宋志平的經歷:我大學畢業以后做過技術員、銷售員、實驗室主任、科長、副處長、處長、副廠長、廠長、集團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總經理,最后做董事長,企業的每一步我都經歷過。
03 文學和企業管理有聯系
做企業是綜合的實踐工作,學理工科的管理者應該學一點文學。
德魯克講,詩歌賞析和寫短篇小說應該作為MBA的必修課。因為詩歌賞析實際上是關乎情感,短篇小說是刻畫人、理解人的。在企業管理中至關重要的是,要理解人,要有情感。
宋志平的經歷:我算比較全面,高中時代文科、理科都很優秀。我的數學是第一名,但要問我更喜歡什么,我覺得我是個文青,還是喜歡文學。對文學的那種激情我有,賀敬之的詩集,我從開頭到結尾整本全部背過。
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在上海交大錢學森紀念館參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樣東西:一是錢學森的系統論。他當年發射導彈的時候,有好多控制并不那么準,他認為很多不準確的東西,最后有可能帶來精準的一個結果。這就是系統論,系統和單一的考慮不一樣。二是寫在墻上的一段錢學森的話,科學和藝術是彼此相互促進的,有相關性。有時看一場話劇,聽一首歌,朗誦一段詩,好像和管理沒什么關系,其實這些都是相通的。在很多藝術、文學里會有一些對做企業的提醒,如果你是有心人,就會把所有的東西聯系起來;要是無心的人,就會分割開來。
04 企業的情感傳遞
作為企業領導者,要解決一個問題——大家為什么愿意來上班。西方管理學里有一句話:你怎么對待你的員工,你的員工就怎么對待你的客戶。如果你對員工很關心、很關愛,他們就會熱愛工作,也會對客戶很關心、很關愛,這個是連通的。如果經理層漠視員工,員工心里就很冷漠,也會漠視客戶。
銷售的本質:我以前在北新做銷售時,問大家做銷售的本質是什么。早上醒來,想一想客戶為什么千里迢迢來北新建材買東西,客戶憑什么想到的是我們而不是別人,我們是個什么樣的工廠能讓大家過目不忘,廠容廠貌應該是什么樣,接人待物應該是什么樣,產品服務應該是什么樣,如果能回答這些問題,我們的銷售就成功了。
05 中國建材以人為中心
中國建材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概括為“企業是人,企業靠人,企業為人,企業愛人”?!捌髽I愛人”是最核心的。做企業的根本是為了人,為人服務。企業最終要對人的成長、發展、幸福起到關愛、呵護作用,這是做企業的一種至高境界,也是企業存在的目的。
06 溝通
做企業實際上是一場大溝通,我們和員工溝通,員工和客戶溝通。溝通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做企業能夠進行很好地溝通,有這種好的心理環境——整個社會的心理、客戶的心理、股民的心理、企業員工的心理,這些都是好環境——企業遇到困難也不怕;如果沒有這種心理環境,平時神氣活現,出現一點點危機就可能釀成大的災難。管理者與基層員工溝通:產生大企業病的很多問題,其實是溝通上的問題。新媒體時代,管理者與基層員工的幾種溝通方式:(1)微信公眾號:管理者有什么想跟大家說的,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到大家的手機上。2019年春節,我給大家讀了一首汪國真的《讓我怎樣感謝你》,發到了集團官微上,企業的每個職工都能夠看到這個聲情并茂的朗誦,代表我跟每個員工溝通的一片心意。(2)調研:了解他們在基層工作遇到的一些問題、困難和想法等。比如我去青州工廠,就跟年青廠長進行了比較長時間的談話,討論到底怎么管工廠,商業模式怎么樣等。我在跟職工開會時,也會引用一些基層的事例,大家會覺得很親切。新東西來源于哪兒?就來源于觀察。我出差比較多,一般跟三級、四級的干部們討論談話,給大家講講我的見聞。(3)民主生活會:民主生活會應該是組織里的一種自我進化,你給我提不足,我給你提不足,大家相互討論、共同前進。英國的360度考評讓我印象極其深刻。就是上面領導給我提意見,左右都給我提意見。他們將考評作為管理方法,而不是用于最后打分發獎金,這樣的溝通是有效的,能真正促進大家進步。學習型組織的深度會談也一樣。如日本的深度會談、深度溝通,就是年長一點的人告訴年青人,你今天哪一句話說得不對,哪一件事做得有問題,要怎么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