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6日訊(記者 佟明彪)16日下午,經濟日報社與國資委研究中心、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聯合舉辦的"國企改革:探索與前瞻"論壇在京召開,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鳳義在論壇上表示,發展混合所有制是一種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發展混合所有制,堅決反對借混合所有制之名,行私有化之實。他透露,南開大學課題組通過對資本主義三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分析,得出以下五個觀點。觀點一,發展混合所有制是"生產社會化規律"的必然要求。觀點二,發展混合所有制是資本社會化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觀點三,發展混合所有制是市場經濟從"自發"走向"自覺"的必然要求。觀點四,一個國家所有制結構不是市場機制選擇的結果。觀點五,發揮頂層設計的功能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
以下是發言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下午好!非常榮幸能有這個學習機會,剛才聽了各位領導的發言,感覺受益匪淺。對混合所有制問題有了更深、更直觀的認識。我今天代表我們南開大學課題組來做一個發言。因為我們是在高校,所以對實踐接觸的相對較少,我們的觀點偏重理論方面。我們在關注當前關于我國混合所有制的爭論中,也確實發現有很多理論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深化研究。當前爭論的內容很多,但從立場上看,代表性觀點有兩種:一種觀點認為,公有制經濟尤其是國有經濟是一種低效率而無活力的經濟成分,需要借助混合所有制形式,進一步推進私有化。私有化才是中國市場發展之路。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國改革開放中最偉大的制度創新,也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偉大成就的根基所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為了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發展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更好地實現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共同發展,這兩種觀點代表了在性質上根本不同,在實踐上完全相反的兩條道路。我們的立場和觀點非常鮮明,發展混合所有制是一種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發展混合所有制,堅決反對借混合所有制之名,行私有化之實。我們的觀點不是簡單的意識形態,而是我們研究的結論。
一些人談到發展市場經濟,自覺不自覺就同私有化連在一起,這種想法主要源于:第一,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確實是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相伴而生的,所以私有制成為人們認識市場經濟的邏輯歷史起點。第二,西方主流經濟學這個理論體系都是以私有制為前提建立起來的,它號稱研究資源配置的效率問題,這樣就通過精巧的理論,強化了人們的這種認識。第三,原來社會主義陣營中的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弊端和公有制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問題,使人們形成了思維慣性,認為公有制和國有企業就是沒有效率。第四,中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后出現高增長,給人們造成一種錯覺,似乎私有制優越于公有制。
其實,籠統地說現代市場經濟中,私有制更有效率還是公有制更有效率,很容易陷入抽象的爭論當中。因為現代市場經濟國家,既沒有單純的私有制,也沒有單純的公有制,而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相結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為什么混合所有制經濟現代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為什么我國發展混合所有制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和國有經濟為主導的基本經濟制度?下面我講五個觀點,來回答這兩個層次的問題。
我們通過對資本主義三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分析,得出以下五個觀點。
觀點一:發展混合所有制是“生產社會化規律”的必然要求。熱衷于私有化的人,總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私有制作為依據來說事,似乎發達國家的私有制就是天生的、永恒不變的制度,這顯然不符合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事實,也違背了生產社會化發展規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確與私有制相伴而生的,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演變規律,絕非簡單地用“私有制”這個概念能描述的,資本主義生產首先是社會化大生產,而且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與之相適應。資本主義所有制結構也從單一所有制逐漸演變為多種所有制并存的結構。自由競爭時期資本主義所有制形式以個人業主制為主。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第二次產業革命的出現,資本走向集中,出現了大規模的股份公司和壟斷組織。
到了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以后,資本主義所有制結構又發生了新的重大變化,也就是國家資本主義的興起。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資本主義所有制向著虛擬程度高的結構演變,出現法人資本所有制。在西方發達國家,迄今發展起大量的合作社這種公有制形式。國際合作社組織近些年尤其活躍。我們從資本主義所有制演變的事實可以看出:第一,資本主義所有制關系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社會結晶體,而且隨著生產力發展、生產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自身是一個不斷演化的社會關系的載體。資本主義所有制的變化,是生產社會化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因此,歷史上根本不存在一個所謂永恒不變的、絕對自由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第二,私人資本在其社會化發展過程中取得了多種實現形式,這些實現形式既是一個歷史過程,又在今天現實中并存。資本主義私有制是一個越來越復雜的體系,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簡單理解為私有制不符合實際。
第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市場經濟的發展變化,根本不是遵循什么自然法則的結果,而是在生產力允許的范圍內,資本家階級通過各種制度設計來維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維護資本利益的產物。
觀點二:發展混合所有制是資本社會化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
資本社會化總是與生產社會化相伴而生,但他們遵循的不同的規律。生產社會化直接影響是資本主義所有制結構的變化;而資本社會化,則直接影響產權結構和產權關系的變化,是資本主義所有制在實現形式方面的變化。
當前在關于通過混合所有制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問題上,一些人總是以國有企業產權不清、缺少產權主體,因而以低效率或者無效率為理由,主張國有企業私有化。這種觀點完全忽略了資本社會化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內在辯證法是:它在把生產力推向全面社會化的同時,也使得資本自身獲得了社會化的性質。同單個私人資本相比,股份公司在產權結構上最明顯的變化,是資本所有權與資本職能即資本經營權的分離,從而導致二重產權結構的出現,其中法人財產權的出現打破了資本所有者直接控制生產資料的物權關系,使得產權關系復雜化。
在資本主義法人所有制中,這種資本社會化程度更加明顯。在這里,法人資本所有權已經與私人資本所有權完全分離,法人資本由此成為更高級形態的社會資本。
20世紀90年代初期,高鴻業先生就曾指出,說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后仍然產權不清,只有私有化后才能產權清晰,這是不符合實際的,資本主義國家現代股份公司同樣是產權模糊的。他的說法從資本社會化的角度看,顯然是有道理的。通過上面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由于生產力和所有制關系的不斷社會化發展,資本的產權關系客觀上存在著一個社會化發展的歷史過程和趨勢,在這個歷史過程中,私人資本的原始物權分解為社會資本的多層次產生關系,這是一個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歷史過程。
觀點三:發展混合所有制是市場經濟從“自發”走向“自覺”的必然要求。當前關于混合所有制的認識中,一些人不僅要“私有化”,而且還反對政府干預和計劃手段。這種觀點嚴重阻礙了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探索。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是資本主義制度戰勝封建制度和其他落后生產關系,確立資本主義私有制和市場經濟體制的時期,因此資產階級國家必須在市場、制度、政策等各個方面,為資本充分競爭創造空間,推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迅速戰勝其他落后生產關系,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私有制和自由市場經濟已經無法容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1929-33年代危機就是最好證明。正是這次危機,誕生了凱恩斯主義理論和羅斯福新政。他們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推動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從“自發”走向“自覺”的過程。市場經濟體制從“自發”逐漸走向“自覺”的過程,既是生產社會化和資本社會化規律的內在要求,也是人類社會對市場經濟體制發展規律認識不斷提高的體現。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相應制度體系下,自覺運用市場經濟,只能是從資本的邏輯和立場出發做出的,所以,只有符合資本利益的制度和政策,才能得到支持和貫徹。
觀點四:一個國家所有制結構不是市場機制選擇的結果。在當前的爭論中,很多人混淆了所有制和產權的關系,比如有人提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所有制結構究竟誰為主體,應該由市場說了算。因為無論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在市場上都是競爭關系,哪種經濟成分占優勢,應該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他們認為現在關于“公有制為主體”,認為確立了國有經濟的壟斷地位。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他混淆了所有制、所有權以及資本經營權之間的關系。所有制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來考察:從宏觀層面看,所有制是社會基本經濟結構和經濟關系的總和;從微觀層面看,所有制是企業的產權結構與組合形式。現實經濟活動中生產資料的歸屬問題,直接決定社會生產關系的性質。現代經濟中,一個國家往往是多種所有制并存,這些所有制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構成社會經濟制度整體。在一個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國家里,占主體地位的所有制決定這個國家社會生產關系的性質。
而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哪中所有制居于主體地位,是這個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社會制度體系和制度結構,社會發展目標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不是市場機制選擇的結果。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發展不過三百多年,而人類歷史從奴隸社會私有制開始一直到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在這樣的過程當中,結構不斷發展變化,但是顯然變化和演變并非是直接由市場機制選擇或者說市場機制選擇并不具有必然性。
觀點五:發揮頂層設計的功能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
從唯物史觀方法論看,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必須遵循“三大規律和一個主觀能動性”,這三大規律是:生產社會化發展規律;資本社會化發展規律和市場經濟體制從“自發”向“自覺”的演變規律。一個主觀能動性,是指代表社會統治階級利益的國家和政府,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作用,認識和利用這些規律,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正是我們黨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統治階級的利益),探索遵循三大規律的內在要求,結合國情,進行科學的頂層設計,不斷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的結果。
否定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必然會加劇勞動與資本的對立、財富分配的兩極化,最終將嚴重阻礙生產力的健康發展。
由此可見,遵循三大規律與發揮頂層設計的主觀能動性有機結合,是我們推進經濟改革、堅持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制勝法寶。我們深信,只要堅持公有制,堅守國有經濟,我國的混合所有制一定能更廣闊的發展。以上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