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一直以來,國企改革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新常態下的國企改革路在何方?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國企改革新方向指引下,國企各項改革穩步推進。改革元年,20多家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國企改革方案相繼出臺,央企層面的改革試點積極推進,社會各界對國企改革提出了不同的期望。
新一輪國企改革進入攻堅區和深水區,成效初現但任重道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進國企改革要奔著問題去。探討“新常態”下,國企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尋求共識,形成推動下一步國企改革的合力至關重要。
為此,一場集結政府官員、投融資機構、央企董事長、專家學者在內的“國企改革:探索與前瞻”論壇近期在北京舉行。
與會嘉賓圍繞“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問題和思考”、“混合所有制改革”、“董事會試點的實踐與探索”、“如何建設法治國企、陽光國企”等熱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混合所有制不只是股份多元
中央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企業主要部分通過上市等各種形式,大都已形成混合所有制的公司。
普遍意義上講,若新投資者進入,未能使企業實質性按照《公司法》運行,大股東所有權侵犯公司經營權,政府機構干預公司正在成為常態化。
“今天的混合所有制應當不同于過去的混合所有制,也就是說混合所有制不能僅僅停留在股權結構的混合,而應該在公司法基礎上,真正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就是做到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清泰認為。
對于當下混合所有制的重要意義,陳清泰認為發展混合所有制是從管企業轉向管資本,實現政企分開,就是要消除所有制鴻溝,就是要調整國有經濟結構,打破行政性壟斷,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實現企業制度的再創造。
舉例分析,中國建材集團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試點單位,目前中國建材有660億元企業資本,其中220億元是國有的,440億元是非國有的,占到2/3。1100多家企業中85%是混合所有制企業。
董事長宋志平認為混合所有制強調的是國有和集體經濟、民營經濟的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是不同所有制的混合,而不只是股份多元。
那么,中國建材下一步如何發展混合所有制?
宋志平認為,一要混得充分,進一步加大混合力度,中國建材是充分競爭領域的央企,所以必須充分混合,探索適度多元化的股權結構。二要混得規范,就是保證操作透明、規范,核心是不能使國有資產流失。三要混出效果。企業是否發展,效益是否好,競爭力是否提高,混合的效果是最后的檢驗標準。中國建材現在正在加快開展推進混合所有制發展的各項工作。
人們對混合所有制改革還有一個擔心是國有資產流失,為此長期參與股權投資的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認為,十年前國有資產作價還是看凈資產,因為當時的能力只支持這么做。但到了今天,再以凈資產作價就行不通了。所以,國有資產是否流失的問題,會隨著歷史發展,標準越來越明晰。
規范董事會要“既防內又防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進國企改革奔著問題去,以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效率為中心,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中央企業規范董事會建設,就是奔著問題,既要防止中央企業內部控制,又要防止外部人失職,既要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又要實現法人結構有效,真正實現科學決策、高效之先,有效監督,增加活力,提高效率,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新興際華董事長劉明忠認為。
董事會的關鍵在哪里?國資委相關部門一直在探索。
劉明忠則認為有三大關鍵,關鍵之一完善中央企業外部董事制度是焦點,外部董事制度是規范董事會建設的核心和生命線。
值得注意的是,新興際華集團(601718,股吧)的具體做法,一是依據外部董事個人職業背景的不同,安排其進入相應的董事會專盟委員會,以體現專家的特質。
其次是組織外部董事考察,調研集團二三級公司和組織其參加所分管板塊的活動,包括列席董事會和出席一些重點項目論證,通過讓其發表真知灼見和進行觀念指導的方式,使其不但履行了作為董事戰略實施監督,又發揮出精英顧問的作用。我們充分尊重外董意見,決策前充分論證和溝通,虛心聽取每一位外部董事的意見,根據他們的意見,聽取相關議案的反復匯報,站在集團發展的戰略高度和行業發展的角度,以專家視野認真反復權衡,嚴把風險關。
再次是積極搭建發揮外部董事作用的平臺,為外部董事履職創造條件,集團公司專門安排外部董事,負責董事層面的指導,在戰略方面的決策溝通。利用外部董事來自外部的身份,穿針引線,暢通精英信息,協調管理矛盾,以發揮溝通橋梁的作用。
關鍵之二,在于董事會中董事長與總經理的關系,是董事會重點核心敏感問題,敏感的根源在于董事會建設如何實現對企業領導層的約束,什么樣的模式才是最佳模式,綜觀中外公司治理事件,有不同的合作做法,但沒有固定的答案。劉明忠認為,董事長和總經理最重要的要做兩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清晰界定崗位職責,其次是科學進行任職配置。財權要交給制度,董事長、總經理都沒有簽字權,簽字權應該是董事會決議和國家的法規,由總會計師取錢,管標準、管程序原則下,要全面實現職業經理人制度。
關鍵之三,黨組織作用有效融入法人治理,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董事會有機結合,就能轉化為競爭優勢,能夠促進董事會建設的進一步規范高效和作用發揮。總之,中央企業黨組織建設不是出自用于制約企業的緊箍咒目的。
對于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劉明忠認為中央企業董事會授權試點,也不能脫離央企改革發展穩定這個工作重心,必須有利于國有企業三大資源發揮:一是經濟資源,增強活力,提高效率,提升國企競爭力;二是執政資源不流失;三是政治資源不流失。
逐步完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不管是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需要加強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實現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這四句話16個字。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又重提這四句話16個字,提出要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就拿中央企業來說,中國建材集團全稱是中國建筑(601668,股吧)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但還有不少國企沒有“有限”兩個字。
宋志平認為,雖然國企有了董事會,建設了外部董事占多數的董事會,但很多董事會還不規范,按照公司制的理論,只有公司真正實現股權多元化,才會形成規范的董事會。
宋志平說:“我以前在北新建材(000786,股吧)做‘百戶試點’,也注冊了有限公司,當時我們公司的董事會和管理層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現在國資委引入了外部董事,請社會精英、央企的資深老領導出任董事,而且占多數,真正往前走了一大步。但是和真正股權多元化公司的董事會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們在現代企業制度方面要繼續完善,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國有企業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必須適應市場化、國際化新形勢,以規范經營決策、資產保值增值、公平參與競爭、提高企業效率、增強企業活力、承擔社會責任為重點,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如何建立完善路徑和方法,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則認為實現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完善國有企業治理現代化的法律體系;進一步推進政企分開,大力推進政府機構簡政放權,維護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大力推進國資委的變革;必須大力推進國有企業董事會制度現代化;要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現代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