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要聞
中央企業引領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
【添加時間:2021-06-09 】   來源:國資報告 分享: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是科技創新的國家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所屬國有企業,一定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研發和掌握更多的國之重器?!笆濉睍r期,國資監管系統和國有企業接續奮斗、苦干實干,強化科技市場化導向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量質齊升,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實質性提升,在科技創新領域發揮了引領作用。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和“十四五”時期的目標任務,對國資國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國企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表示,“十四五”時期,要發揮好中央企業的引領作用,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展現新作為。要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努力打造科技攻關重地,努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努力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努力打造科技創新“特區”,加快打造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企業,堅決把中央企業打造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一個機制”集結了新型舉國體制的央企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把重要領域的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實施一批關系國家全局和長遠的重大科技項目。這既有利于我國在戰略必爭領域打破重大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更有利于開辟新的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2014年8月,我們確定要抓緊實施已有的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進一步聚焦目標、突出重點,攻克高端通用芯片、集成電路裝備、寬帶移動通信、高檔數控機床、核電站、新藥創制等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形成若干戰略性技術和戰略性產品,培育新興產業。在此基礎上,以2030年為時間節點,再選擇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力爭有所突破。從更長遠的戰略需求出發,我們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航空發動機、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深空深海探測、重點新材料、腦科學、健康保障等領域再部署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已經部署的項目和新部署的項目要形成梯次接續的系統布局,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協同攻關,為攀登戰略制高點、提高我國綜合競爭力、保障國家安全提供支撐。

作為實施創新驅動、推進科技創新、承擔重大科技項目的國家隊,國務院國資委全面部署、狠抓落實。為充分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國資委專門成立了推動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在2019年國資委內設機構調整中專門設立科創局,指導推動中央企業帶頭貫徹新發展理念,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工作。在國企改革中,國資委堅持“能給盡給,應給盡給”原則,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有力地促進了中央企業的科技創新工作。在業績考核方面,國資委將科技創新重大項目突破列入考核范圍,把中央企業的科研投入視同利潤進行考核。在激勵分配方面,國資委對重大項目、創新項目、創新團隊的工資總額給予單列,推動中央企業落實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加大對科研人員的中長期激勵力度。在資本金投入方面,國資委加大力度,把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大部分投入到科技創新中。在試點改革方面,2019年,國資委選取了200余戶科技型企業開展深化市場化改革、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專項行動,重點在公司治理、中長期激勵、市場化機制上加大力度、激發活力。

國資委成立推動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設立科創局、構建科技創新運行機制,為集結中央企業的科技創新力量,實施創新驅動、推進科技創新、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充分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三個一批”打下央企科技創新的堅實基礎

“十三五”時期,國資委推進科技創新成效顯著,中央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實質性提升。一是取得了一批世界級科技成果,增強了我國綜合實力。在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高速鐵路、高端裝備、能源化工、移動通信、北斗導航、國產航母、核電等領域涌現出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標志性重大創新成果。從獲獎情況看,“十三五”以來,中央企業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和技術發明獎364項,占全國同類獲獎總數的38%。二是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科技平臺,提高了企業創新能力。中央企業不遺余力增加研發投入,“十三五”時期累計研發經費投入超過3.4萬億元,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即使在2020年生產經營極為艱難的情況下,央企研發經費仍保持了11.3%的增速,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55%。中央企業國內外研發機構數量達到4360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91個。三是集聚了一批高層次創新人才,積蓄了未來創新后勁。中央企業研發人員從“十三五”之初的80萬人增加至近百萬人,擁有兩院院士229人,其中工程院院士數量占全國的五分之一。

一批世界級科技成果、一批高水平科技平臺、一批高層次創新人才,“三個一批”的形成,為“十四五”時期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啟航新征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充分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六個打造”明晰了央企科技自立自強方向

“十四五”時期,圍繞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國資委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集中資源、集中力量,加快打造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企業,把中央企業堅決打造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一是努力打造科技攻關重地。積極與國家攻關計劃對接,針對工業母機、高端芯片、基礎軟件、新材料、大飛機、發動機等產業薄弱環節,聯合行業上下游、產學研力量,組建創新聯合體,集中最優秀的人才、最優質的資源進行攻關,盡快解決“卡脖子”問題。二是努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融入國家基礎研究創新體系,主動承擔重大項目,進一步加大原創技術研發投入,在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方向,加快布局一批基礎應用技術;在人工智能、空天技術、裝備制造等方面,加快突破一批前沿技術;在電力裝備、通信設備、高鐵、核電、新能源等領域,加快鍛造一批長板技術,不斷增強行業共性技術供給。三是努力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培養急需緊缺的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建設更多高水平研發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堅持特殊人才特殊激勵,對重點科研團隊一律實行工資總額單列,對科技人才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等中長期激勵政策,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給予更大容錯空間,幫助解決后顧之憂,讓他們專心致志搞科研。四是努力打造科技創新“特區”。對于科技創新工作,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堅決做到能給盡給、應給盡給,對于企業研發投入在經營業績考核中全部視同利潤加回,對于科技創新取得重大成果的企業給予更高加分獎勵,深化“科改示范行動”,將更多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用于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推行科研項目“揭榜掛帥”、項目經費“包干制”新型管理模式,營造良好創新環境。

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努力打造科技攻關重地、努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努力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努力打造科技創新“特區”,加快打造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企業,把中央企業堅決打造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一個“堅決打造”是目標,一個“加快打造”是載體,四個“努力打造”是內容。“六個打造”規劃了“十四五”時期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的路徑,明晰了中央企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方向,為充分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一個機制、三個一批、六個打造”,是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重大成效的體現,是國家隊引領科技創新的快刀利劍,是國資人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的宣言書,是國資系統深入實施中央“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戰略、全面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的根本所在。期待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牢牢抓住實施“三年行動”的契機,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啟航新征程,奮發進取,全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把中央企業打造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建設科技強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