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天籟思享薈在京隆重召開
2021年,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貿易和投資活動復蘇緩慢,發展前景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6月20日,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鳳凰網主辦,鳳凰網財經承辦的第十屆鳳凰網(夏季)財經峰會暨天籟思享薈在北京隆重舉行。
本屆峰會以“新局與敢為”為主題,探討全球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局勢前景如何,中國開放創新如何推進?峰會設置主旨演講、圓桌對話、線上云夜話等環節,包含“全球經濟變局:貿易、產業與資本”、“金融變革:開放與創新”、“后疫情時代的商業潮流”、“新發展藍圖:邁向碳中和之路的中國經濟”、“財富管理與投資新風向”等熱點議題,涉及國民經濟發展的多個重要領域,為與會嘉賓打造一個暢所欲言的發言平臺,為大家奉上一場精彩紛呈的思想盛宴。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出席本屆峰會,現場三十多位頂級財經智囊共聚一堂,包括工信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鳳凰網高級副總裁劉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樊綱,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獨立經濟學家、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馬光遠,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金融專業人士朱云來等著名政、商、學界領袖,圍繞產業升級、金融改革、消費趨勢、可持續發展、財富管理等方面分享真知灼見,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思想借鑒和智力支撐。
林鄭月娥在開幕演講中表示,香港經歷空前嚴峻挑戰后已經有了向好的局面,過去兩年充分說明了香港這個城市是經得起風浪的,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這個金名片,絲毫沒有受損,特區政府會繼續以“有所作為”的施政理念制定及落實相應的政策措施。全球大變局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將抓緊機遇,積極參與祖國的新發展格局,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同時為香港的經濟帶來源源不絕的動力。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發表題為《新賽季下的企業發展》的開幕演講,提出不確定環境下的三大確定的變化:雙循環、低碳化、數字化。在新賽季下,企業要在發展的鼎盛時期進行戰略調整,思考新賽季下的戰略定位,抓住新賽季的關鍵工作。
宋志平表示,一個新局下還要敢為,誰來敢為?就是企業家。“企業家的精神其中有一條,就是敢為人先的精神。”關于新時代下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企業家?宋志平認為至少有三點:第一點就是我們有家國情懷。企業營銷無國界,但企業家有祖國。第二點就是創新創業精神。就是敢為人先的創新創業精神。改革開放以后,企業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下一步在這種新局的情況下,我們企業家還是要發揮這種百折不撓、敢打勝仗勇往直前的精神。第三點就是要積極回報社會,承擔社會責任,受到社會的認可和社會的尊重。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面對提問表示,“六個錢包”的意思是年輕人買不起房,要沒有老人支持你就別想買房,不是鼓勵年輕人去啃老。他提出,其實現在租房挺合算,中國房租和房價的比例是世界最低的。
中國工信部原部長、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表示,中國要堅持科技創新,加快數字化轉型,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增強中國的自主可控的能力。同時,要推動各個垂直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工業是數字化的主戰場,要分行業、分企業抓起。談及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李毅中認為工業要有責任擔當。李毅中還特別強調,中國要注重開發應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保障能源和資源的安全。
在“后疫情時代的商業潮流”主題演講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提出,三項新技術會支撐中國長期的經濟增長,分別是AI、新能源以及電動車。對于這三項技術對整個社會及世界經濟增長的引領,姚洋特別指出,整個社會和監管當局應該容忍一點由技術帶來的泡沫。“沒有這些泡沫的話,恐怕就沒有創新。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之交的時候還出現過自行車泡沫呢!”
“碳中和”對中國發展帶來什么樣的影響?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從經濟學角度用“五個一”進行了概括:一組新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條件、一次產業結構的重大調整、一次重大的技術創新和投資的機遇、一場配套的制度變革和創新、一次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的轉型。劉世錦認為,確立“碳中和”這條新邊界并不容易,必須形成全球的共識、全國的共識,否則就會造成一些國家不遵守,另一些國家遵守的局面。目前中國實現“碳中和”存在重置成本優勢、增長潛力優勢、技術積累優勢、數字技術優勢以及制度和政策優勢五大優勢。
另外,本屆峰會還設置了三場圓桌對話,在“金融變革:開放與創新”主題對話中,海王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銀行原副行長王永利在談到比特幣時表示,比特幣之所以受到追捧,真正原因是因為比特幣是一個去中心的東西,而去中心最后的結果是去監管。王永利指出,超主權貨幣聽起來很美好,但是只要世界還沒有達到一體化治理之前,想超主權貨幣幾乎都是空想。
在“新發展藍圖:邁向碳中和之路的中國經濟”主題對話中,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提出,氣候變暖是人類面臨的一個共同的挑戰,中國致力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也在這個領域承擔更多責任。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研究員李俊峰表示,“不要期望碳交易市場短期內對減排會做多大的貢獻,因為它需要一個過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在談到房產稅時表示,房產稅能夠遏制房地產市場肆無忌憚的瘋炒。
在“財富管理與投資新風向”主a題對話中,關于如何保住錢袋子的問題,深圳金融商會副會長李偉表示投資機構化和國際化是必然趨勢,選擇的時候如果自己真正沒有投資經驗,還是要依靠機構。中航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A股和美股是命運共同體。“從歷史上來看,基本不存在‘美股差、A股好’的時候,這是大家在做股票市場投資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經驗。”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作為本屆峰會的主辦方之一,近些年來,充分發揮智庫優勢,搭建企業高端交流平臺,以“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打造企業改革發展領域一流品牌活動,集聚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思辨企業改革方向,探索企業發展路徑,得到社會各界參與和高度認可,逐步建設成為企業改革發展領域的中國特色新型高端智庫。為全面總結企業改革發展優秀成果,精準推進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全面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獻禮建黨100周年,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2021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優秀成果(第五屆)申報審定發布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歡迎廣大企業、企業家、教學研究機構、專家學者和相關人士參與成果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