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霞
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提出“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在如今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局勢下,企業若能沉穩應對危機,識別危機中蘊藏的種種機會,抓住機遇開創出一翻新天地非常重要,也非常需要。宋志平的新書《新機與新局》正逢其時,在德爾塔變異病毒來勢洶洶的今天來讀一讀此書,讓我們伴隨著作者的腳步一起重溫2020年走過的那些路,參一參他給不同企業在不同疫情階段開出的具有極強針對性的應對策略,會為我們增加一些攻堅克難的企業智慧。
中國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理事長朱宏任在本書的推薦序中介紹到,《新機與新局》從政策解讀到治企之道,從上市公司的質量提升到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從經營者如何面對危機到企業制勝的“秘籍”,為讀者釋疑解惑、指點迷津。文章獨立成篇,要言不煩,有一條主線自始至終貫穿其中,那就是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把握企業的經營之道。他的這段對《新機與新局》的評價是十分中肯的。
《新機與新局》全書內容豐富,觀點突出。在內容上,不僅有疫情下宋志平對國內國外局勢的深刻剖析,還有為企業如何應對危機,如何在危中尋機、育機的實招硬招;不僅有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下對中國產業布局的重新考量,還有為企業如何在變局中開出新局的方向與思路;不僅給出了疫情下企業管理應執應守的三大常識,還提供了在變局中企業經營發展應做的五項修煉。書中還配有一些照片,既有宋志平在疫情期間忙碌的線上線下工作的情景,也有他往昔經歷的改革歲月,一切都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氣息。
面臨危機時的正確困難觀
宋志平曾經營管理企業40年,期間遇到過大大小小的、各種各樣的困難,但無論遇到何種困難,他總用自己的那套困難觀勉勵自己、勉勵大家,帶領企業渡過難關。新冠肺炎疫情確與以往的危機不同,這次受波及的范圍是如此之廣、之深,時間之長。疫情帶給我們的困難是巨大的,但我們對困難的看法也應該是辯證的。正如毛主席所說,“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宋志平在線上或線下講課或演講中給大家鼓勁時,總會提他的困難觀,主要有三條。一是困難是客觀的,它一旦來了,就擺在那里。我們要看到這些困難的客觀性,要把心態放平,要知道大家都面臨著同樣的困難。二是到了最困難的時候,困難也許就快過去了。我們講否極泰來、黎明前的黑暗,大概指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在最困難的時候,企業應該咬牙熬過去。三是要積極去解決困難,不能因為困難是客觀的,就消極對待,我們要用積極的心態對待困難,化解困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還沒有完全過去,現在變異的德爾塔病毒又席卷而來,全世界的企業恐將面臨新一輪的重重考驗與挑戰。德爾塔的襲來,無論將來會給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多大的困境,無論將來我們會遇到何種困難,只要心中牢牢記著這三條困難觀,踐行它,相信會增強我們面對困難的定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應對危機,危中育機的方法論
《新機與新局》一書中,宋志平不僅是在精神上勉勵大家,更是在實際企業經營管理層面,他也給出了不少可操作的方法論。
在疫情初期,他提出了做企業不僅要有智商、情商,還要有“逆商”,面對疫情,企業要盡快拿出應對力、抗壓力、復原力與免疫力來。他建議企業要做到四個緊盯,緊盯疫情、緊盯市場、緊盯產業鏈、緊盯現金流。
在疫情嚴重時,他尤其關心廣大的中小微企業和外貿企業,也給予了他們不少關心與支持,他建議大型企業要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對中小微企業施以援手,因為大型企業的發展實際上是離不開這些小企業群的,大家互為一體,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他主張大企業成為跨國公司,小企業成為隱形冠軍,還要構建“兩棲”企業,成為進可攻退可守、既國內又國外的“雙打冠軍”。宋志平提出,越是外面形勢嚴峻,對內則是越要沉穩,踏實修煉好三精管理的內功,做到組織精健化、管理精細化、經營精益化。
在疫情好轉、經濟恢復初期,他又建議企業要做到“早細精實”。早謀劃、早下手、早復工復產、早復商復市;細化目標,把工作做細、管理做細;要精心組織、精益生產;重落實和實效、扎實工作。根據歷年企業實踐,他還提出了“一穩二保三重組”的策略。穩,就是穩市場和主業;保,就是保現金流、保員工就業;重組,就是企業如果真的做不下去了,要多重組,少破產。
在復工復產、復商復市階段,他又緊鑼密鼓地提出了企業要緊抓五種機遇。一是抓住時間機遇,早復工復產、早復商復市,占得市場先機;二是要抓住政策機遇,政府在此期間出臺的多項降費、降稅、降息的政策,要認真解讀并把握住;三是抓住產業鏈重新洗牌的機遇;四是抓住疫情后全球化重新布局的機遇;五是抓住數字化轉型的機遇。
宋志平認為,疫情期間的企業要在這危與機共存并不斷變化的局勢中,做好長期準備,越是變化,越是要改革,這時候也越容易改革。企業要在那些政策中、市場中、經營中、管理中去育新機,要主動改革創新。
于變局中開新局的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是最具有創新動力與創新精神的一類群體,他們中的一些人,不僅為企業創造新的價值,也為企業創造新的思想,是企業的引領者。在這風云變幻的局勢中,中國企業家必須帶領中國的企業、帶領企業員工攻堅克難,育新機開新局。
宋志平在書中提出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疫情期間的企業家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企業家要帶領企業戰勝當前的困難,走向更輝煌的未來,就要弘揚企業家精神,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努力成為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宋志平說,開創新局面,構建新格局,是企業家們的使命。
宋志平自身也是優秀的央企領導人,他認為中國企業家有兩點特別重要的特質:一是特別能戰斗,具有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二是有家國情懷、實業報國的精神。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隔離在家中,宋志平就利用這段時間,在家中寫出了本書的后記《企業成長的邏輯—學習、創新、責任》,把自己多年做企業的感受和經驗貢獻給大家。在疫情稍好轉時,宋志平就又開始了馬不停蹄的線下工作,調研多家上市公司,組織對企業改革創新、對上市公司培訓的各種活動,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為企業發展全力以赴。其實,宋志平總結的這兩點企業家特質也是他本人的寫照。
宋志平提到企業要開新局有四種途徑,可在創新中,在改革中,在轉型中,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里開新局。那些勇于在變局中開新局的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是我們時代的需求。誠如宋志平所言,企業家精神是戰勝疫情、發展經濟的重要力量,我們要積極努力的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