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局長、黨委書記趙平
關于新階段、新格局,這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已經對新階段進行了全面科學的闡述,特別是高瞻遠矚的指明了我國所處的內外環境,厘清了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階段和方位,特別明確了新階段黨和國家制定發展路徑,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這些我們都經常學、不斷地學。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把具體的工作落實好,結合實際做好企業。中煤地質總局是一支國家隊,是共和國長子,落實好工作、做好企業,是最重要的、也是我們不斷思考和踐行的一項工作。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這幾年也是在不斷做好央企的擔當,第一體現在中央企業“頂梁柱”和“壓艙石”的國家隊作用,要有責任和擔當。我們按照整體要求和部署,做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具體改革工作,一是加強黨的領導和黨建工作,把黨建工作融入到企業章程。二是完善董事會現代企業制度,完善經營班子的董事會建設,經營班子是實現任用制契約化管理。三是內部三項制度改革。這幾項工作都在按照安排,正常進行。第二個發揮總局的優勢,發揮主體作用、保障作用。一是在資源能源安全保障;二是在糧食礦產資源安全保障;三是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四是人民生命安全保障。第三是打造總局三大主業板塊聚焦,原來是“6+1”產業布局,按照新階段、新理念和構建新格局的要求,聚焦三大主業板塊,一是地質勘察與礦業開發,二是地質環境與生態建設,三是地質工程與技術服務,建設透明地球、數字地球、美麗地球。第四是新技術研發、開發應用。這一塊要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產業鏈。經過一年多的科研攻關,成功研發制造出對土壤的擾動最小的深井環保鉆機50米、100米;以及已經形成和以青海木里礦區環境整治與生態恢復,包括貴州遇龍河全流域的治理;我們打造數字低碳、生態環境建設產業鏈。第五是加強產學研用,其他兄弟央企、國企、民企,包括大學研究機構、金融機構等進行廣泛的合作,本月12日在廈門成功召開了中國地質與金融高峰論壇,成立一百億產業基金,助推地質環境、城市建設等更好的發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泉紅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根據我們國家的發展階段、外部環境,還有發展條件的變化提出來的,可以說是重塑我們國家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決策。我們提出再用三十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戰略部署,為進一步擴大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做到以下四個注重:
一是注重提升創新發展能力。首先要強調技術創新,爭取突破一些難點和堵點,尤其是一些關鍵卡脖子技術。管理方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成效,當然還有商業模式的創新,持續推動企業綠色化、數字化轉型。創新方面,優秀企業家精神的弘揚至關重要。
二是注重提升開放發展能力。引導企業在繼續深耕傳統市場的同時,重視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積極探索發展新型貿易方式,不斷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鼓勵我們的企業特別是行業龍頭企業,在積極練好內功的同時,高效利用全球資源,實現國際合作與產業轉型升級良性互動。
三是注重提高融合發展能力。分兩個層面講,第一個層面是包括不同的所有制企業、大中小規模不同的企業。產業鏈前后的融合發展,通過這些融合和融通,進一步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暢通國內經濟循環;第二個層面,企業在國際國內不同區域之間的融合布局。企業應該在優化國際市場的同時,對國內產業區域布局進行適當調整,在一些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比如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包括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等,這些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方面,利用好這些戰略,主動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推動企業自身的融合發展。
四是注重安全發展能力?!笆奈濉币巹澨岢鲆y籌發展與安全,我們一定要統籌好這一點,要建立健全的風險防控體系,企業要提高風險防控的專業化、科學化水平,推動建立風險識別和防控機制,以及危機處理機制,實現風險防控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和動態化,提高風險管控工作成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
企業是我國經濟的微觀主體,這里面受到各界的高度關注。微觀主體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經濟發展的最終歸宿,經濟發展最終要促進微觀主體自我成長,它的自我成長是我們整個經濟發展最終目標。激活微觀主體的活力至關重要,但是最近它們確實面臨很多困難——需求收縮、國內沖擊、預期轉弱。微觀企業運作過程中對未來的預期是比較明朗的,但現在面臨的是轉型和面臨成本的上升和政策約束,經營困難。怎么樣激活企業活力,首先幫企業在成本上面做工夫。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關于成本,提出了降稅降費,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上面做了大量的政策設計,在營商環境塑造方面也做鋪墊。又穩又好保住主體,在收入端、成本端都做了一些政策設計。但是最關鍵的是如何逆轉,或者穩住企業的微觀主體的預期。通過五個正確認識和把握正本清源,給企業的一些困惑和糾結指明方向,包括對于共同富裕的陳述、包括對資本規律的再認識、包括怎么樣實現更好的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眼下是對企業來說更重要是穩住預期,讓它能夠有信心參與經濟運作是關鍵。
除了政策和預期之外,還有一些更長期的問題。我們的企業在處于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樣的困難下,如何才能夠發揮企業家精神,創造出未來,如何讓企業家精神的企業能夠得以成長,這個活力才有可能真正激發出來??傊?,我認為它的關鍵在于需要從文化、制度、政策,包括一些資源上,來真正的推動能夠促進微觀主體自我成長的一套環境。
北京交通大學中國企業兼并重組研究中心主任張秋生
目前,國企三年改革行動已經完成70%,這是從數量上說三年行動計劃完成的比例。但是國企改革發展不會因為三年行動計劃完成而收官,怎么能夠把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入下去,是一個需要大家繼續來研究和探討的話題。
對于國企下一步的改革發展,最核心的就是怎么能夠在微觀層面上建立起一套動力機制。這個根本的問題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創新新時代,把握國企改革領導的體制機制問題。第二是建立與完善一套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企業制度,包括股權制度、授權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績效評價、監督檢查制度等。第三是在企業家層面上,建立與市場經濟接軌的國有企業經理人的相關制度,包括選聘、任期,業績考核,容錯機制,薪酬福利,提拔晉升和融入體系的制度等。
我們黨領導一切,黨是領導事業一切的核心力量,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我們需要不斷研究和實踐,對國有企業更好的領導,更高效率的領導,更有成效的領導。
在探索規律之前,有三個認識的。第一是企業是有企業文化,企業不同于機關,不同于事業單位,不同于軍隊,是因為所有企業都是風險投資,企業是要冒風險的,企業負責人也是要承擔風險的,國有企業也是一樣。企業投資希望有更多的利潤,但是有投資就會有失敗。國家對政府和國有企業的保障制度也不一樣,所以在不同的文化下,如何領導國有企業體制和機制,還是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第二是國有企業管理也是一個獨特的知識體系,國有企業管理是市場經濟的知識運用,是工商管理這個專門學科的知識體系下的運用,是一個專業性的工作,通過這樣專業性的工作,發揮企業家精神,在市場開展競爭。同樣,企業三百六十行,不同的行業也有不同的規律,不同的產業周期,不同的知識,企業必須是在專業化的領導下來建立體制機制。
第三是企業有獨特的法律框架,所有的行業都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企業遵守《公司法》《合同法》。企業跟國家機關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國家機關是法無授權不可為,企業是法無禁止即可為。要鼓勵企業勇于創新,讓企業通過創新提升效率,讓整個國家全要素生產率進一步提高。企業是盈利組織,投資一定會有贏利有損失。另外,過去國企改革這么多年,尤其是國資委成立,對于國資管理體制是把原來的九龍治水變成在國資委領導下統一管理的體制,這是繼續要堅持的。
根據現場記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