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研究工作 >  科研成果
陳春花:一本詳盡的企業經營管理指導手冊
【添加時間:2022-04-24 】   來源:正和島 分享:


image.png

春節前拿到宋志平的《三精管理》書稿,在春節假期中安靜地閱讀,通讀全書,感覺就是一位智者坐在自己的面前娓娓道來,用平實的語言揭示著非凡的經營管理思想。傾囊而出,毫無保留,宋志平把自己的實踐所得和內心感悟以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例子、一個又一個真實的畫面呈現給讀者。


這些思考和觀點貫穿著宋志平帶領兩家企業躋身世界500強行列的全過程,也沉淀著他內在的經營哲學,透著他的真誠與智慧。


“三精管理”——“組織精健化、管理精細化、經營精益化”是宋志平的核心經營管理思想,全面概括和總結了將企業帶上健康成長之路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方法。


全書對三精管理進行了完整、細致的介紹,我再用任何文字介紹都顯得多余。當宋志平聯系我為此書作序時,我覺得這更是我又一次的學習機會。這是一本詳盡的企業經營管理指導手冊,涉及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我把自己學習所得之摘要分享給讀者,也推薦大家去閱讀這本書,相信你也一定會有自己的閱讀心得。


“組織精健化的核心目標就是建立精干高效的組織體系,解決企業在成長過程中的組織競爭力問題。”在宋志平看來,組織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組織管理需要解決員工、管理者、股東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共享問題。


所以,組織精健化是圍繞公司治理、管控模式、組織機構等展開的。在宋志平的實踐中,他一直堅持“偉大的公司需要偉大的董事會”,要構建一個良好的董事會和規范的治理結構,并且明確治理與管理的區別,即“治理是以防范風險、提升公司價值為目的,其要素是績效和公司價值”,主要是確立投資者和經營者、決策層和執行層的行權規則。


“管理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為目的,其要素是質量、服務、價格”,主要強調管理層的內部控制。為了實現管理與治理的有效性,需要構建好的機制,用宋志平的話說就是“好的公司要有好的機制”。


一個好的機制有兩個關鍵點:“一是所有者的開明,二是機制的科學有效。”宋志平詳細介紹了他在中國建材的相關實踐,既有觀念上的總結也有方法上的總結,非常值得借鑒。


“從激勵機制到共享機制”。好機制的探索是企業成長的核心脈絡,激活組織成員,獲得廣泛支持,與時代同步并推動社會進步,都需要好的機制實現分配和協調。兼顧效率和公平,實現利益相關者的共贏,正是好機制的檢驗標準。


宋志平在書中介紹了自己在中國建材的實踐,在他看來“不管國企還是民企,誰能破解機制的難題,誰能有好的機制,誰就能發展得快、發展得好”。


更值得關注的,是宋志平強調的“共享機制”。過去,企業更多關注的是激勵機制的建設,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需要從激勵機制轉向共享機制,確立真正激發大家共同奮斗的內在驅動力量,使企業成為一個社會、股東、員工的利益共享平臺。


“目標管理是分層次的”。對于這一點,我也常常在計劃管理中強調,企業不同層級的管理者應該承擔不同的管理目標,彼此之間協同一體,才可以推進企業的整體成長。


宋志平在書中形象地將不同層級的管理者比喻為“決策高手”“市場能手”“成本殺手”,并通過一系列具體例子和做法生動地加以說明。


企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正是多個目標協調一致的實現,如果高層不能有效決策,就無法保障企業發展方向;如果業務層不能真正推進市場開拓、經營優化,就無法獲得企業發展的條件;作為企業的基礎,有效的成本結構和質量服務水平至關重要,只有保證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把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以及保證產品和服務全過程的安全環保等,才能為企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做業務平臺離不開癡迷者”。我特別喜歡“癡迷者”這個表述,我同樣也是“專業主義”的追隨者。2013年,當我再一次出任企業負責人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全員學習大前研一的《專業主義》,要求以專業主義回歸經營,從而幫助企業獲得業務成長。


宋志平在書中從“平臺專業化”的視角來探討專業化問題,在他看來,“平臺主要是指利潤平臺,而專業化指的是突出主業的專業化發展”。他特別強調“堅定業務發展的專業化”,并圍繞這個話題探討了對專業化與多元化,以及專精特新“小巨人”與“隱形冠軍”的理解,尤其是他強調在企業中尋找業務“癡迷者”的觀點和做法給人獨特的啟示。


他寫道:“這些癡迷者對于自己的工作能夠專心致志、孜孜不倦,一心一意做事情、做企業,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早晨睜開眼睛就想業務和工作的事,半夜醒來還是想業務和工作的事。”


“像辦學校一樣辦企業”。宋志平和我都是堅定地打造“學習型企業”的行動者。我們都清楚地知道,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伴隨不斷創新的技術,迎接巨大的環境挑戰,僅僅依靠曾經取得成功的經驗是不夠的,僅僅依靠少數人的學習也是不夠的。


企業整體都需要開展持續學習,把學習變成每個組織成員的日常習慣。正如宋志平所言,“我一直把建立學習型組織作為做企業的一個基本目標,在北新建材擔任廠長時,我提出‘像辦學校一樣辦企業’;在中國建材的時候,我常對大家說的一句話就是,‘把時間用在學習上,把心思用在工作上’”。


企業如果想更具組織活力和生命力,擁有學習力是關鍵,在我看來,學習者掌握未來,只有掌握了學習能力的企業,才能不斷進取、自我更新以及持續完善。


“‘四精五有’是我對干部的要求,也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強調領導者和管理者的表率示范作用都不為過,領導者和管理者是企業的中堅力量,是帶領企業發展的主心骨和生力軍。


作為一家企業的領導者和管理者,應該如何要求自己,宋志平以自身的實踐和示范總結為“四精五有”。“四精”指的是“精心做人、精心做事、精心用權、精心交友”;“五有”指的是“有學習能力、有市場意識、有敬業精神、有專業水準、有思想境界”。


“四精五有”既可以說是對領導者和管理者的要求,也可以說是企業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企業歸根到底還是做“人”的工作,領導者和管理者如何約束自己、自我管理以及超越自我是永恒的話題。


“八大工法”。對于方法論的執著讓宋志平在帶領中國建材這個大集團時得心應手。他強調精細管理,“管理要精細到每一個過程和工作崗位,這是精細管理的核心內容”,并明確指出精細管理中的“精”要圍繞成本控制、質量管理、現金流展開。


也許宋志平的精細管理深受日本企業管理的影響,所以他在意現場管理、全員參與,并且注重方法。


在全書中,讀者可以看到宋志平總結的很多方法,比如做好精細管理的四個字“早、細、精、實”,“八大工法”,企業聯合重組的“三盤牛肉”“三五整合”模式,“六星企業”標準,“增節降工作法”,“價本利”理念等,當然也包括本書完整介紹的“三精管理”。


這些管理方法,用宋志平的話說就是:“簡單易行的工法,聽上去朗朗上口,用起來以一當十,便于一線管理者、員工記憶和使用。其實,這樣的管理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這些管理方法的“核心目標是構建成本領先的生產管理體系,在保證質量和現金利潤的情況下,解決成本競爭力的問題”。我在閱讀這些方法時,同樣有此感受。在我國,管理研究通常較多地強調理論性,而在實用性、可操作性上的研究較少,宋志平所總結、提煉的管理工法,無疑具有極大的價值。


“按著常理做企業”。自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有各種挑戰和沖擊,但是總體上說中國企業趕上了蓬勃發展的好時代,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企業抵抗不住機會的誘惑,有了一定規模之后,就開始違背常理盲目擴張與發展,最后教訓慘痛。


我非常認同宋志平在經營精益化中所倡導的三大主義:“務實主義、專業主義、長期主義”,這也是“按著常理做企業”的基本要求。


他以自己的親身實踐告訴大家,企業都要有自己的主業,要圍繞主業形成核心業務,非核心業務原則上應該舍棄,“企業要聚焦四個核心,即核心業務、核心專長、核心市場、核心客戶,這些都是企業非常重要的看家本領,必須要做好”。這一點在數字化時代顯得尤為重要。


數字技術的發展,帶來完全不同的發展模式,數字技術與產業結合會產生非常多的新機會,如果企業不能聚焦主業,不能發展出自己不可替代的價值,很可能在變化中失去自我,從而失去發展的機會。


“企業要有成長的節奏”,為此,北新建材確立的經營理念就是“審慎投資、穩健經營、嚴控風險、有機增長”;北新建材也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九宮格管理法”,即做強、做優、做大的九個指標。企業管理者一定要知道,企業發展是分階段進行的,不能一味貪大求快,回歸基本規律才可以確保企業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企業家的任務是有效創新”。有關企業創新的理解,宋志平和我都深受熊彼特、德魯克的影響,我認為創新需要轉化為行動及結果,他強調“有效創新”,提出了“有效的、有目的的、有組織的創新,要在熟悉的領域創新以及有效的管理”的創新理解,并以自己的創新實踐加以說明,介紹了不同的創新模式以及這些創新模式所取得的成效。


在創新理解上,特別需要認識到,企業不是為創新而創新,而是為解決客戶問題和為客戶創造價值而創新,這是根本理念。他特別談到了自主創新:“現在模仿行不通了,模仿創新只能有二流、三流的技術,不可能做到一流。我們經過了跟跑和并跑,現在局部已經領跑,必須要自主創新”。


要做好創新,關鍵在于創新體系的建設。關于如何打造創新體系,宋志平詳細介紹了他在中國建材的實踐,我特別希望讀者能從中獲益。


“轉型而非轉行”。企業轉型是一個痛點也是一個難點,但是企業不轉型一定無法持續發展,對于這個問題的實踐與探索,宋志平的觀點非常值得借鑒。


“轉型不是轉產轉行,而是立足于行業,在對現有業務精耕細作的基礎上,持續提質增效升級,用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改造傳統行業。”這是他對企業轉型的定義。


他提出來的企業轉型四個重點方向——高端化、數字化、低碳化、服務化,非常具有啟發性和指導性,值得每一位帶領企業轉型的領導者仔細理解和深化實踐。


“從量本利到價本利”。對于經營,宋志平一直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他是一位出色的企業經營者,他的《經營制勝》一書給很多企業管理者帶來啟示,本書對經營精益化再一次做了深入介紹,顯示出他對經營的重視程度。


在經營中,關于如何掌握定價的主動權,他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盈利模式——價本利。“價本利”的基本要義有兩點:一是通過穩價保價手段,使價格處在合理的水平區間,使之不嚴重違背產品的價值;二是控制一切應該控制的成本。通過價格本身的經營,不僅要確保客戶能夠得到價值,還要實現行業的健康發展、企業的有效成長,最終達到“價值最優化”。


“價值創造:產品與資本的協同共生”。關于資本價值,宋志平有他自己的理解,那就是如何與資本協同共生,通過資本市場放大和提前實現價值。


他在書中分別介紹了高市值上市公司的特質、低市值上市公司改進管理的建議,以及什么是高質量上市公司的特點。


這些介紹能給讀者一個全面理解公司價值管理的概要,可以幫助企業領導者理解企業價值與社會價值之間的協同共生,理解企業如何承擔社會責任,如何推動社會進步并為構建美好社會做出貢獻。


以上是我的讀書心得,僅僅是書中內容的一小部分,這本書可以說是宋志平幾十年經營管理的集大成之作,相信每一位管理者在其中都可以找到自己內心的共鳴,找到能夠指導自己經營管理實踐的方法。


宋志平和我因書結緣,在十多年的交流中,他在經營管理上的見解給了我很多啟發,我也邀請他擔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EMBA課程的授課教授,他的課程常常令學生茅塞頓開,每次課程結束學生都不愿離去,圍著他繼續探討。


與宋志平相識,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勤奮刻苦與平易近人。無論是過去出任大型央企的董事長,還是現在出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他都全力以赴、精神飽滿地工作,真誠平實地對待每一個人。


他每天很少有休息時間,不斷走訪企業,不斷整理思考且筆耕不輟;他對中國企業成長事業的投入,對經營管理有效性的執著,對培養管理者與人才的關注始終如一。當我閱讀他的新書時,這些感受愈加深刻。我想,當你讀完這本書時,一定會有屬于你的收獲。


作 者:陳春花 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


來 源:正和島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