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研究工作 >  科研成果
三精管理的觀點和要義
【添加時間:2022-09-13 】   來源:企業管理雜志 分享:



image.png


編者按:《三精管理》這本書是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在四十余年企業經營管理生涯中反復實踐和總結的成果,既有清晰的理論框架,系統地闡述了企業的經營管理之道,又接地氣,貼合企業的實踐前沿,對各類型的企業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打造綜合競爭優勢都有借鑒意義。


為了解答企業的組織、經營和管理中的困惑,汲取經驗和智慧,雙槍科技董事長鄭承烈專門組織了公司的干部員工們一起深入學習這本書。在學習的過程中,為了便于大家掌握,鄭承烈先生對書中的一些觀點和要義進行了梳理歸納。這里特別分享給各位企業家和對企業經營管理感興趣的讀者。



01

組織精健化
組織精健化圍繞公司治理、管控模式、組織機構等展開,其核心目標是建立精干高效的組織體系,解決企業在成長中的組織競爭力問題。

 治理規范化

1.管理代替不了治理
1)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為目的;治理以防范風險、提升公司價值為目的。
2)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是公司的獨立性,即法人財產權獨立。
2.偉大的公司需要偉大的董事會
1)董事會是公司的領導層和決策層,是企業決勝市場的戰略性力量。
2)開好董事會的六原則:讓董事們充分掌握信息,做好議案,充分討論,議大事,注重與強勢董事的溝通,獨立、開放、包容的董事會文化。
3.好公司要有好機制
1)所有者開明,機制科學有效。
2)能分好錢,能處理好各利益群體的關系。
4.企業的最終目的是讓社會更美好
重視經濟指標、財務指標,也重視社會效益和社會責任。

 職能層級化

具有一定規模企業可以明確劃分決策中心、利潤中心、成本中心。
1)決策中心→決策高手,由總部擔當,不從事具體的生產性活動,負責戰略管理、資源整合、投資等決策。
2)利潤中心→市場能手,由具體業務平臺擔當,負責市場開拓、集采集銷、經營優化等。
3)成本中心→成本殺手,由工廠擔當,負責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安全環保等。

 平臺專業化

1.堅定業務發展的專業化
集團所屬企業采取專業化運營;集團的整體業務可以適度多元化,形成對沖機制。
2.打造專精特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小巨人”
企業成長應先成為“小巨人”,接著成為“單項冠軍”,再成為“隱形冠軍”。
3.做業務平臺離不開“癡迷者”
癡迷者是對自己的工作專心致志、孜孜不倦,一心一意做事情、做企業,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人。
4.專業分工而不分家
1)企業“管控”:“管”是用好制度,“控”是抓住關鍵點,不出大紕漏、不失控。
2)企業管控要根除“兩亂”:行權亂,政出多門,不知道該聽誰的;投資亂,投資決策不能高度集中。
3)企業實施“格子化管控”:把集團里眾多企業分到不同的格子里,每個企業只能在自己的格子里活動,給多大空間干多大的事。
4)破除谷倉效應(企業內部自成體系的小組織之間的不合作行為),解決橫向溝通協作問題。

 機構精干化

1.防范“大企業病”(機構臃腫、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士氣低沉、投資混亂和管理失控)。在“減”字上下功夫,瘦身健體,持續減壓,增強主業的核心競爭力。
2.及時為企業“剪枝”:減層級、減機構、減冗員,降成本,提高組織競爭力和組織活力。
3.建立學習型組織。把時間用在學習上,把心思用在工作上。通過系統學習和交流互動,實現不斷進取、自我更新、整體提高目標。
4.加強企業干部的素養教育,做到“四精五有”:精心做人、精心做事、精心用權、精心交友;有學習能力、有市場意識、有敬業精神、有專業水準、有思想境界。

02

管理精細化
精細管理是圍繞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形成的一套管理理念。“精”者質量,“細”者成本,管理要精細到每一個過程和工作崗位,這是精細管理的核心內容。做好精細管理應牢記4個字:早、細、精、實。

 管理工法化

1.整理整頓:一切從細節開始
1)整理整頓是5S現場管理的前面兩個步驟(后面三步驟為:清掃、清潔、素養)
2)做企業是一個時間沉淀的過程,整理整頓工作不是小事,是企業的原則和文化。
2.三五整合:從規模擴張到有機成長
五化運行模式:一體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數字化。
五集中管理模式:營銷集中、采購集中、財務集中、投資決策集中、技術集中。
五類關鍵經營指標:凈利潤、產品價格、成本費用、現金流和資產負債率。
3.八大工法:企業制勝的法寶
八大工法:五集中、KPI管理、零庫存、輔導員制、對標優化、價本利、核心利潤區和市場競合。
4.六星企業:好企業的標準
六星企業:業績良好、管理精細、環保一流、品牌知名、安全穩定、先進簡約(在工藝、設備等經營性設施上要舍得花錢,而在非經營性設施投資上要少花錢,盡量做到簡單)。

 成本對標化

1.對標優化:降本增效的利器
1)對標優化既包括對外對標,也包括對內優化。
2)對標優化在流程上的四大關鍵點:培育績效文化;尋找表現突出的內外部標桿企業;定期討論、總結經驗、形成模板、迅速推廣;落實提高。
2.KPI管理:讓管理者習慣用數字說話
KPI管理核心就是數字化,分三個階段:制定指引,動態調整,目標倒逼。
3.零庫存:加快資金周轉速度
1)零庫存,是精益生產的集中體現,“精”要求投入的生產要素少而精、不浪費;“益”要求所有經營活動都具有經濟效益。
2)零庫存不等于庫存是零,而是接近于零。零庫存也包括應收款的零庫存。
4.輔導員制:員工培養的長效機制
利用集團的人才、技術、管理優勢,向新進入企業派駐輔導員,在最短的時間內補長“短板”,及早發揮潛力,產生效益。

 質量貫標化

1.全員參與:做好質量,人人有責
1)產品質量是企業活動所有環節、所有人員全部工作的總和反映。全體員工都須關心質量問題,人人做好本職工作。
2)通過質量教育、質量預先控制、自檢、互檢、中間性抽查、監督、質量改進等各種活動,做好質量工作。
2.五優策略:優技、優質、優服、優價、優利,即用好的技術、質量和服務贏得好的價格與利潤,同時也只有好的價格與利潤才能支撐好的技術、質量和服務。

 財務穩健化

1.企業穩健的基礎是財務穩健,財務穩健的核心是現金流充沛。
2.全面預算管理的要點
1)突出戰略引領
2)突出管理理念
3)突出預算執行
3.現金是企業的血液
1)現金是企業的血液,掌控了現金也就把握了企業的命脈。
2)現金管理的基本任務,是保證經營有現金收入,支出有現金支持,實現有現金流的利潤。
4.控制兩金(庫存資金和應收款),降低資金風險。
5.資金集中管理
通過發揮集團資金規模優勢,動態、有效地集中管理統籌資源,以提升資金效率和經濟效益。

03

經營精益化
經營精益化是圍繞業務選擇、產品創新和市場細分展開的,它的核心目標是建立效益優先的經營管理體系,解決可持續盈利能力問題。

 業務歸核化

1.按著常理做企業
1)務實主義:腳踏實地做出好的產品、提供好的服務,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2)專業主義:做企業一定要圍繞專業深耕細作。
3)長期主義:久久為功,堅守主業。
2.企業要聚焦看家本領
1)突出核心業務
2)打造核心專長
3)精耕核心市場
4)抓住核心客戶
3.企業成長要有節奏
1)企業不能只一味地快速長大,要穩健成長,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2)企業要防范風險,讓風險出現之后可控,注意周期、研究周期,并學會應對危機。
3)企業要避免衰落、再造卓越:規模做大后要有憂患意識;擴張時要突出主業,要有取舍;出現危機時不能掉以輕心,要全力應對;解決問題時,不能“有病亂投醫”,要對癥下藥,有效解決。

 創新有效化

1.創新是生產要素的新組合
1)創新包括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資源配置創新和組織創新。
2)科學發現是技術發明的基礎,技術發明是企業創新的基礎。
3)企業既要重視高科技的研發,也要重視中低科技的開發運用。
2.企業要實行有效創新、有目的的創新、在熟悉的領域創新、有組織的創新,并對創新實行有效的管理。
3.創新有模式可依,創新模式包括:自主創新、集成創新、持續性創新、顛覆性創新、商業模式創新。
4.資本是創新的杠桿
1)上市公司是經濟的壓艙石:數量多、體量大。
2)資本市場的作用:支持企業的成長、發展、創新、轉型。
3)充分利用融資工具,企業間可以相互持股/參股、私募基金、二級市場上市。

 市場細分化

1.業務發展的三條曲線:現有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新技術和新產業、發展新業態。
2.轉型而非轉行
1)立足于本行業,對現有業務精耕細作的基礎上,持續提質增效升級,用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改造傳統行業。
2)通過市場細分、持續的技術創新,沿著產業鏈延伸,不斷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3.企業轉型的方向:高端化、數字化、低碳化、服務化
4.客戶是企業生存之本
1)有客戶才能生存,要創造忠誠的客戶。
2)走在客戶和市場前面,提供更具特色的產品或服務,創造客戶需求,吸引和培育更多的長期客戶。

 價值最優化


1.企業應掌握定價的主動權
1)企業不僅要關注銷量,更要關注價格。
2)企業不是價格的被動適應者,而應掌握定價的主動權。
2.價本利:全新的盈利模式
1)從量本利到價本利:企業要由“薄利多銷”的方式轉向“穩價、保量、降本”的方式獲得利潤。
2)從競爭到競合:過剩行業從競爭到競合,實現各企業有序的發展。
3)優質優價:質量上上,價格中上。
3.價值創造:產品與資本的協同共生
1)通過資本市場放大和提前實現價值。
2)上市企業要講好創新故事提升價值,但更要提升業績支撐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4.做高質量的上市公司
1)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核心是規范公司治理和做優做強。
2)主業突出、治理規范、業績優良、提高核心競爭力、承擔社會責任。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