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3日,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組織的《企業ESG評價體系》團體標準研討會以線上方式召開,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李華、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信用總經理李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ESG研究院副理事長趙喜玲,以及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技術審評中心、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合作貿易企業協會、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深圳大學、云南財經大學、上海商學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和部分企業代表150多人參加了研討會,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信用工作委員會主任劉棟棟主持會議。
《企業ESG評價體系》團體標準是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2022年團體標準制修訂項目,于2022年8月9日正式立項(計劃編號:T/CERDS-JH202202),由中國經濟信息社提出申請,中國經濟信息社、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信聯合(北京)認證中心等單位牽頭起草,計劃于2022年完成標準研制工作。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李華在致辭中表示,踐行ESG理念,有利于企業接軌國際市場,有利于推動產業升級,有利于推動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有利于我國經濟保持高質量發展。目前,我國ESG實踐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要從完善ESG基礎設施建設出發,助力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研究制定適應中國國情、符合企業實際、標準統一規范的企業ESG評價體系,是我國企業的迫切需求。
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信用事業部總經理李偉代表標準起草組,向與會專家和企業代表介紹了《企業ESG評價體系》團體標準的研制背景。近年來,ESG日益成為國際共識,我國ESG得到快速發展。ESG投資規模猛增、監管舉措頻出、評價有序推進、交流持續深化,企業ESG意識不斷增強,ESG信息披露率不斷上升。推動ESG的實踐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理念,有效構建ESG評價體系,研制適合中國國情、能夠為國際社會所認可的ESG評價標準。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ESG研究院研究員孫明耀博士代表標準起草組,向與會專家和企業代表匯報了《企業ESG評價體系》團體標準的主要內容。標準起草組在標準研制過程中,以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為依據,參考國際通用的MSCI、Sustainalytics、湯森路透、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等ESG評價體系,結合我國國情,從環境、社會、治理三個維度構建了四級指標體系,為開展企業ESG評價提供依據和指南,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在標準研討交流環節,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曉文、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投資合作研究所所長武芳、生態環境部信息中心副總工程師研究員張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認可技術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師潘英、國家標準技術審評中心副處長計雄飛、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工程中心副主任張英杰、深圳大學中國質量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劉偉麗、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資產管理部投資處處長呂澤銘、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企管法律部社會責任處高級主管朱若辰、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助理研究員籍正、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工作部社會責任處副處長陶偉、珠海華發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史聞東、廈門申悅關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韙、黑龍江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新平、華夏認證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付殿東、中汽研華誠認證(天津)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陳科、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法治文化建設專責章議文、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總監李柱文、中移數智科技有限公司咨詢總監楊鵬、北京秩鼎技術有限公司CEO劉相峰、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公共關系總管楊苓、波司登集團董事會辦公室主任兼投資者關系中心總監陳皓、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何燦、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規劃總監李濛、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經理潘學興、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公關部主管李經、普華永道中國ESG可持續發展市場主管合伙人倪清、星展證券(中國)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高級總監姜智強、深圳排放權交易所有限公司綠色金融服務部負責人吳一帆、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EHS體系工程師陳春松等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分別發言,圍繞標準征求意見稿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并提出了寶貴意見和修改建議。
與會專家認為,ESG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框架,已成為企業非財務績效的主流評價體系。作為ESG生態系統的關鍵環節,ESG評價是衡量企業ESG績效的重要活動,能夠推進“以評促改”,促進企業持續改進ESG績效。希望標準起草組充分吸收專家意見,不斷完善標準內容,最終形成對標國際標準、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企業實際的ESG評價標準,推動中國企業ESG實踐發展,帶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本次標準研討會以線上方式召開,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深圳供電局有限公司、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華寶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交地產股份有限公司、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核電運行研究(上海)有限公司、廣東粵電科試驗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桐鄉清鋒科技有限公司、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北京世標認證中心有限公司、方圓標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德勤中國、倫敦證券交易所、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京東物流集團、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恒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華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創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云南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北京菜市口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冠捷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東方明珠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博匯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佳沃集團有限公司、新里程健康集團有限公司、新里程健康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無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F代服務業聯合會汽車產業金融服務專委會、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公共數據采集與監測研究中心、廣州南沙營商環境國際交流促進中心、烏鎮實驗室、北京天潤新能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鏡策未來科技有限公司、國信聯合(北京)認證中心等單位參加了標準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