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國資委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作為地方國資重鎮,截至2022年底,上海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到27.59萬億元,同比增長5.24%。
202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上海國資國企將力爭全年主要經營指標增速6%以上,為全力鞏固上海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在穩增長中“壓艙頂梁”
2022年的疫情沖擊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直面挑戰,上海國資國企在穩增長促發展中發揮了“壓艙頂梁”作用。
統計顯示,2022年,上海市地方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79萬億元,利潤總額2522.51億元,歸母凈利潤1749.54億元。截至2022年底,資產總額27.59萬億元,同比增長5.24%。
在上海國資國企系統中,6家企業入圍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保持全國地方國資第一;5家國企進入全球行業排名前三, 16家國企進入中國企業500強。
“我們抓住市場機遇,持續推進降本增效,2022年主要產品產量創歷史新高,如醋酸、丙烯酸產能全國第一,氟化工、氯堿、甲醇、全鋼輪胎產能均位居全國前五。”主業為綠色化工的上海華誼集團董事長劉訓峰說。
投資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既是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支撐,也有助于提升城市功能、持續改善民生。穩增長促發展,國資國企責無旁貸。
作為上海城市建設的主力軍,上海城投集團2022年全年完成投資641億元,2023年計劃投資約645億元,計劃建成北橫通道東段、竹園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等重大項目。兩個“超600億”元,彰顯了上海城投加快重大項目建設的信心和決心。
真金白銀支持轉型升級
在東海之濱的洋山深水港區,五輛“5G+L4”自動駕駛智能重卡行駛在東海大橋專用車道上,中間三輛重卡上空無一人,這是洋山深水港探索集疏運體系智能化再造的又一創新實踐。在先進技術加持下,2022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730萬標準箱,連續第十三年蟬聯全球第一。
上海市國資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推動國企加快科技創新,近三年來上海國資系統企業科技支出年均增長20%以上。通過出臺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實施意見,加大集成電路等三大重點產業布局,上海國資85%的新增投資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領域。
劉訓峰介紹,2022年華誼集團研發投入19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推進上海化工研究院與華誼技術研究院“兩院融合”,華誼集團打造行業領先的科技創新平臺,同時與上海交大簽約共建聚烯烴催化技術與高性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此外,“數字華誼”戰略落地取得成效,華誼新材料公司成為中國流程化工行業首座全球數字化“燈塔工廠”。
數字化、綠色化,這是真金白銀支持下,上海國資國企的轉型升級方向。
前不久,中國太保旗下的太保產險成功簽發全國首單金融機構“碳中和”網點零碳保險,為北部灣銀行東盟商務區支行提供超額碳排放的風險保障。這是太保產險攜手銀行機構推進“雙碳”工作、助力降碳減排方面的又一次探索。
“中國太保一方面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為暢通完善產業鏈供應鏈提供保障。比如,支持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加快生物醫藥、集成電路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保險創新;另一方面服務綠色發展,深入開拓新能源汽車市場,加大碳保險產品創新,擴大巨災保險覆蓋面。”中國太保集團董事長孔慶偉說。
加快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業
改革永遠在路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上海市也提出,到2027年,培育一批具有產業行業帶動力、科技創新引領力、質量品牌影響力、國內外市場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2022年,上海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企業重組整合穩妥推進,組建了上海數據集團等一批新興產業集團。上海國資國企系統還開展了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全年實施首發上市、股權收購、資產重組等資本運作項目15個,運作資金近800億元。截至2022年底,上海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數量為96家,總市值2.34萬億元,國有股市值近萬億元。
堅持提質增效,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將成為2023年上海國資國企系統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們將實施新一輪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行動,推動一批符合國家戰略、市場認可度高的企業上市,優化企業價值管理績效評價體系。”上海市國資委主任白廷輝說。
根據計劃,2023年上海國資國企系統還將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企業適時引入高度匹配、高認同感、高協同性的戰略投資者。強化風險防控協同聯動,探索建立上海市國資委系統風險穩定基金。
“既要管好國企,又要放活國企。”白廷輝表示,2023年上海國資國企系統將探索構建“功能定位+股權結構+組織形態”的分類監管矩陣。同時,持續培育壯大戰略性產業,形成產業集團、投資公司、基金、研發平臺協同聯動發展體系。聚焦重點產業,積極布局汽車芯片、數字經濟等7個新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