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大企業家,還是中小微企業家;不管是國有企業家,還是海量的民營企業家,包括外資在中國的企業家,共同匯成中國企業家洪流,形成了企業家社會。”11月13日,在“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 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專題座談會上,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提出“企業家社會”的概念。他說,“企業家社會是企業家創新創業、帶領這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階段。”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提出了“創新、實干、博學、誠篤以及擔當”這5大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其中,他認為創新是根植于企業家血脈中的精神,正是企業家將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等融匯到企業的創新發展中,才保證了企業基業長青。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會長侯云春表示,企業家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資源,也是企業競爭力和一個國家經濟活力的核心要素。他說,因為“企業家要靠自己的創新意識、家國情懷、進取精神、責任擔當,把人財物這些要素組織在一起有效管理,為社會創造財富、提供服務。”
在座談會的交流發言中,國務院研究室工業交通貿易司司長張泰說:“企業家就是開拓者、創新者,就是把科學技術發明引入經濟生活當中,把經濟推向前進的人。”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黨委書記、局長趙平用“格局、創新、擔當”三個詞概括了他所理解的企業家精神。他認為,“有擔當精神的企業家才能帶出有擔當的企業。”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企業家社會’的提法。”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王曙光認為,企業家社會無疑是代表每個人都應該煥發企業家精神,不光是尊重企業家精神、呵護企業家精神,而是每個人都應該在自己的職業生涯當中煥發企業家精神。每一個企業家的職業生涯是有限的,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未必能長青,但是企業家精神是長青的。
北京大學教授劉秉君也認為,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是優秀企業家從數量到質量,從創業者群體到企業家社會,發展階段的一個歷史必然。
“企業家精神”是此次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以下簡稱中企研)與中國企業管理科學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座談會的核心。來自政府機構、高等院校、企業以及媒體的代表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李政更深入地探討了“國有企業家”的內涵。他說,國有企業家的特殊性在于,他們不僅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肩負特殊的責任,同時要把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要更具有愛崗敬業、特別奉獻的精神。
新華社財經國家周刊副總編、新華社瞭望智庫副總裁張超強調,保護和激勵企業家精神,更需要的是公平的市場環境。
作為長期奮斗在一線的企業家代表,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何林虎認為,企業家的成功不是一個人的修煉,需要綜合能力,需要能夠調動千軍萬馬、合理配置資源的能力。在他看來,企業家精神是動態的、是隨著企業和社會的發展不斷變化和豐富的。
座談會中,作為中企研會長的宋志平,還從其新近出版的《篤行致遠》一書的寫作心路展開,談到了中國企業家應勇擔使命、主動作為,以創新、堅守、兼濟天下的精神,積極投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體經濟振興,為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不懈努力。
北京電視臺財經頻道《總裁讀書會》總策劃出品人劉世英說,整本書彰顯了一條紅線,就是企業家精神。他將其概括為責任、創新和篤行,他解釋篤行就是持之以恒的堅守者。
光明日報《博覽群書》雜志社社長董山峰則強調,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就是要把企業家放到企業家的崗位上,而不是把一般意義上的好干部放到企業家崗位上,也不是把企業家放到不利于企業家發揮自己特質和發揮自己才干的某些環境中。
座談會主持人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駐會副會長,中國企業管理科學基金會理事長尹援平在會后的總結中再次表示:“先有社會企業,再有企業家社會,這是超出國企、民企之外的形態,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
出席本次座談會的,還有來自國務院研究室、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發改委、國資委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吉林大學等政府機構和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以及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國網能源研究院、中國大唐集團、國投集團、中興通訊、亨通集團、九洲電器集團等各種不同類型企業的企業家和高管人員,以及主流媒體代表。
《企業觀察報》報道連接:
www.cneo.com.cn/article-440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