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下午,在由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論壇上,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披露中央企業混改的最新進展。
經濟觀察網記者從論壇現場獲悉,重要領域的央企混改試點已經取得明顯突破。彭華崗表示,發改委、國資委已經組織開展了兩批共19家央企混改試點。從企業層級看,央企二級公司10家,三級公司9家。從資產結構看,這些企業資產總額 9400多億元,通過混改將引入各類資本約3000億元。
國資委最新數據統計顯示,截至目前,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中央企業引進了各類社會資本。半數以上的國有資本集中在公眾化的上市公司。2016年,中央企業集團及下屬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達到68.9%,不含參股企業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實收資本達到7.6萬億元。
彭華崗表示,從企業層級看,中國聯通、上海貝爾、華錄集團等3家中央企業是集團層面的混改企業, 二級子企業以下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超過50%,并逐級提高。從企業類別看,商業一類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達到73.6%,商業二類中央企業占比達到62.6%,公益類中央企業占比為31.1%。從行業分布看,房地產、建筑、建材、通信、 礦業等5個行業企業混合程度較高,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分別為88.3%、86.3%、78.3%、77.9% 和76. 8%。
他評價道,從近年來的混改工作來看,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特點。
其一是混改配套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據悉,2015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明確了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基本原則、主要途徑。2016年,印發了《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和《中央企業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有關事項的規定》,為國有企業引入各類社會資本提供了操作指引。
同時,中央企業正在充分運用資本市場推進混改。從2013年至2017年,中央企業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共實施IPO、增發、配股、發行優先股和可轉債等融資事項 247項,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共實施資產重組事項 67項,累計注入資產近 5000億元。
彭華崗進一步從員工持股試點角度分析,認為該項改革成效初步顯現。中央企業確定了寶武集團所屬歐冶云商、中糧集團所屬中國茶葉等10戶企業作為首批試點企業,試點企業已全部完成首期員工出資入股、企業工商變更或注冊登記。
他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呈現出步伐加快、領域拓寬的態勢,推進過程中,也有一些值得高度關注的問題。比如,存在國企不愿混、民企不敢混、職工不想混的現象;混合所有制企業不同程度存在法人治理和市場化經營機制不健全的問題;混合所有制企業黨的領導和黨建工作面臨新情況和新問題等。”
對于下一步的改革思路,彭華崗表示,必須牢牢把握混改方向。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根本目的是促進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促進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而且下一步必須分層分類推進混改。積極推進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探索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引導子公司層面改革的同時探索在集團公司層面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彭華崗還認為,未來須著力推動國企民企共贏發展,并推動混改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建立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