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研究工作 >  科研成果
宋志平:談談企業的穩與進
【添加時間:2024-02-06 】   來源: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分享:


回顧過去一年,我國經濟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持續回升向好。新的一年,雖說可能會遇到困難和不確定性,但還是充滿希望和期冀的一年,相信我國經濟還是持續恢復和穩中向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這個方針和總基調既實事求是又充滿哲理,不光是指導宏觀經濟的政策和方針,對我們目前的企業運營也有著很好的指導作用。在目前形勢下,做企業也要處理好穩和進的關系,處理好立和破的關系。

做企業“穩”是基礎

過去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企業面臨的機會很多,遇到問題之后復原也相對容易。但今天,企業很難再掙快錢和熱錢了,必須把握好方向,掌握節奏。“穩”就是企業盡量地少犯錯、不犯錯,要先不敗而后求勝。這主要體現在企業要務實達觀、專業經營、精細管理、防范風險。

務實達觀。看形勢既不要悲觀失望,也不要盲目樂觀,而要看開一點,扎扎實實做事。無論經濟形勢怎樣變化,企業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緊盯市場和業務,種好企業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學會創造適合企業自己的小環境和小氣候。

專業經營。工業早期,企業大多是專業化,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不少企業走入多元化,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大家又回到專業化。畢竟企業的能力有限,專業化才能集中財力和精力,有些大的投資集團可以搞多元化,對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還是要走專業化的道路、走專精特新的道路。大企業對標世界一流,小企業做到專精特新。如果確實專業化發展撞上了天花板,可以做有限相關多元,也就是在技術上、產品上、市場上有相關性,有內部的協同效應,但即使如此,也要限制業務的種類,一般不超過三項業務。轉型不一定轉行,而是利用創新技術進行差異化經營。我很贊成企業走專業化、多品種的經營模式,尤其是在專業化領域里做細分業務的頭部企業,這也往往是企業在過剩市場中逆勢發展的途徑,從而使企業脫離惡性競爭的紅海,進入細分市場的藍海。

精細管理。高速增長時代主要靠跑馬圈地,高質量發展時代主要靠精耕細作。管理是企業手頭上的功夫,企業既要抓創新和機遇,但手頭上的功夫也得跟上。管理是永恒的主題,企業要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無論有多好的技術、多好的商業模式,如果質量做不好,成本下不來,企業照樣可能會失敗。

防范風險。風險是客觀的,企業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風險始終如影隨形,要特別重視決策風險和資金鏈風險,要特別重視企業的現金流,做有利潤的收入、有現金的利潤。企業不光要有防范風險的意識,關鍵還要提高管理風險和處置風險的能力。管理風險就是要建好風險的“防火墻”,而處置風險就是使風險帶來的損失最小化。

做企業,經濟上行時可以走得快一點,經濟有下行壓力時要走得穩一些,遇到困難則得會扛,穩得住才能活下來,活下來才能求發展。

做企業“進”是目的

做企業,“穩”不是目的,“進”才是目的,“穩”是為“進”創造條件,但“進”才能有助于企業長期的“穩”,這是辯證關系。企業如果只穩不進會止步不前,如果只進不穩會轟然倒下。就像我們騎自行車,只有騎起來才能穩,企業也一樣,只有不斷進取、不斷創新,才能穩健發展。企業的邏輯是成長的邏輯,不成長就會消亡,不存在躺平的企業,躺下就很難再站立起來。人要運動才能健康,企業發展才能生存。

前段時間,我帶著北大光華DBA學員去日本訪學,在交流時當地企業家提到,失去的30年中該汲取的教訓是,過去由于過于謹慎,企業只想著還錢不貸款,不投資不發展,也就是只穩不進了。我們不能重蹈這個覆轍,所以一方面要穩,另一方面還要進。企業要有進取心,積極作為,這里有幾件事很重要:戰略調整、有效創新、共享機制、兩個市場。

企業戰略是研究做什么的學問,是企業的頭等大事。戰略贏是大贏,戰略輸是大輸。因此,要特別重視企業戰略制定和調整。制定戰略時要特別注重做強主業,戰略調整時也要業務歸核化,有出血點的非核心業務要堅決剪掉。企業發展中要正確定位,當大則大當小則小,大企業定位世界一流,小企業定位專精特新。發展企業既要重視企業內生式成長,也要重視聯合重組,有時候整合資源的能力比創造資源的能力更重要。

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做好經濟跨周期調節、提升企業競爭力、克服企業困難,都要靠創新。我提倡企業要進行有目的、有質量、有效益的創新,減少盲目的創新。企業不創新等死,但盲目創新會找死。任正非曾講到,領先三步是烈士,領先半步是英雄。創新方向的選擇至關重要,但是創新成功與否還取決于什么時候行動、如何行動。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企業優勢的競爭,企業優勢來源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企業核心競爭力又來源于企業的創新能力。

企業不是只靠企業家一個人就能做好的,要靠全體干部員工共同努力往前走,而要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共享機制是關鍵。華為的成功靠什么?有兩點很重要,企業家精神和機制,有任正非這樣一位優秀的企業家,再加上“財散人聚”的機制,即使承受著巨大壓力,華為也能眾志成城,發展得很好。

許多優秀企業的實踐證明,做企業有機制不需要神仙,沒有機制神仙也做不好。機制就是企業效益和員工利益之間正相關的關系。最近我專程參觀了山西平遙古城的日升昌票號,兩百年前他們就設置了銀股和身股,讓出資者和管理者、員工共享財富,把生意做得很興隆。在當今的高科技和新經濟時代,要讓人力資本和金融資本共享企業的財富。其實管理的目的是調動人的積極性,誰能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誰就掌握了管理的真諦。

市場是做企業的根本,客戶是企業的江山。企業要積極開拓市場,促進國內和國際雙循環。企業要堅持客戶主義,為客戶創造價值。我常講做企業的四大核心,即核心業務、核心專長、核心市場、核心客戶。其中,占領核心市場和創造核心客戶是目的。

兩個市場指的是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作為企業來講,先要定位自己的核心市場在哪里。在產能過剩、行業內卷的壓力下,不少企業積極“走出去”布局海外市場,進行國際產能合作,緩解國內市場的競爭壓力。有企業家講,中國企業要從“中國造全球賣”發展為“全球造全球賣”,我挺贊成這種心態的,相信假以時日,世界一定會變成中國的工廠。

如何立起“新”業務

經濟有周期,其實產業發展也有生命周期,企業的業務會受到生命周期的影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當一項業務如日中天時,應意識到這個業務可能慢慢會進入衰退期。這個時候就要未雨綢繆,適時發展新業務,做業務也要騎著馬找馬,用老業務的利潤培育新業務,當新業務做起來后逐漸代替老業務,這就是常講的穿越企業生命周期、實現持續增長的第二曲線。

記得德魯克先生說,不少人認為過兩年你來看我的公司都是新業務了,但10年過后公司90%的收入仍來源于老業務。其實創新也是如此,既要重視持續性創新,也要重視顛覆性創新,不重視持續性創新今天沒飯吃,不重視顛覆性創新明天可能被顛覆。像現在一些大的汽車制造商,既要做好燃油車也要開發電動車。因此,做企業也存在一個先立后破的問題,在把手頭上業務做好的同時開發新的業務,把現有業務賺的錢投入到新業務的創新中去,要掌握好這個節奏。

選好一個新業務其實挺難的,新業務的選擇要遵循“四問四要四不做”的原則,這也是我在企業里一直堅持的原則。“四問”是指,一問自身是否有優勢,二問市場是否有空間,三問商業模式能否復制,四問與資本市場能否對接。“四不做”是指,一是產能過剩的項目不做,二是不賺錢的項目不做,三是不熟悉的項目不做,四是有法律風險的項目不做。對照“四問”“四不做”,一項業務能不能做就有了基本判斷。那這項業務能不能長久地做下去呢?關鍵點是什么?在新業務培育發展的過程中,還應牢記“四要”,一要風險評估,二要專業協同,三要收購團隊,四要執著堅守。

總之,新的一年,我們做企業也要循著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大思路,樹立良好的心態,調整好工作狀態,創造良好的市場生態,做出更優異的成績。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